5月17日,“共享多彩亚洲 同谱文明华章——我与亚洲美食面对面”故事会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举行。在现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等嘉宾齐聚,讲述他们与亚洲美食的故事,分享关于饮食文化与文明交流的观点。
故事会分“和”“异”“融”三个主题进行,串联出包容开放、多元多彩、互鉴交融的饮食文明篇章。故事会上,对于在亚洲美食交往中有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授予了“亚洲美食文化传播形象大使”的称号。
“和”谐共生
在现场,对于中国美食思想中的“和合”理念,嘉宾们从岭南美食的文化理念等角度出发,阐释中国美食传统对促进“国家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并处的思想。
“食在广州所言不虚,为了美食我也愿意常住广州。”在发言中,亚洲食学论坛主席赵荣光表示出对广州美食的喜爱。
他认为,“和”和“食”是紧密相关的。赵荣光以粤菜中的“羹汤”举例而言:“广州人煲汤根本技法就是‘和’,把食材的美好都释放出来。‘和’能容纳各种分歧和矛盾。有了这样的理念和目标,生活会更美好。”
而在曾居广州14年的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看来,广州自古就是海上丝路的通商口岸,汇聚了世界上丰富多样的食材,粤菜能将食材的价值充分绽放,实现“物尽其美”,体现了和谐与多样的统一,“粤菜对我来说是百吃不厌的,粤菜的记忆将成为我永远的生活方式。”
粤菜也走出了广州,与海外文化和谐共生。南航墨尔本办事处总经理潘元生说,在澳大利亚,早茶很受欢迎,许多澳大利亚人会在周末去茶楼喝早茶。南航的航班上增加了广式茶点后,澳大利亚籍的乘客量增加了不少。
求同存“异”
亚洲各国美食多元多彩。在以“异”为主题的分享中,王文认为,中国作为世界历史上文明与文化生生不息的民族,其根源在于包容,在于允许差异存在的同时,进行吸纳与借鉴。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是广州亚洲美食节视觉Logo的设计者。谈起文化交流,曹雪说:“任何交流的目的不仅在于求同,更大在于求异。”曹雪认为,文明是生长出来的,不是打造出来的。美食文化也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的,“是每个国家一口一口吃出来的。”曹雪说。
互鉴交“融”
从和而不同到协而共生是亚洲各地美食的共通、互鉴、彼此融合的例证。在以“融”为主题的交流中,来自文化界、餐饮界的美食“大咖”们总结出了粤菜的三大“内力”:亲和力、融合力、工匠精神。
在张颐武看来,因为美食,广东成了他最热爱的地方,“广东的美食不‘凶狠’,化而不强烈,是绵绵不断发出的柔和力量。无论是一只白切鸡还是一味汤,里面都有绵绵‘内力’,鼎中调和变美味,是粤菜的内力。”张颐武说。
陈晓卿认为,一个城市的美食生态交汇处,可以用“庙堂”与“江湖”来概括,庙堂代表高端餐饮,江湖代表亲民餐饮。而亲和力恰恰是广州美食独具特色的地方,“在广州,不管是很好的餐厅,还是环境一般的小店,都有老百姓排队吃。餐饮出品稳定,有着亲民的亲和力,这是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小丫表示:“粤菜的美食吃不完,他们对食材的处理有精细的流程。粤菜好吃是因为这份让我们感动的工匠精神。”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郭苏莹 余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