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粤观二十大|科技创新奏响乡村振兴时代强音

2022-10-17 11:55 来源:南方网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首场“党代表通道”活动举行。在十几位来自全国各行业的代表中,“菌草之父”的林占熺和“农民院士”朱有勇都有一个共同身份:科技特派员。在媒体镜头的聚焦下,两位服务乡村的科学家为人民群众带来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72%,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乡村美丽蝶变,汇集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其背后离不开科技兴农的有力支撑。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多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电视剧《山海情》里农业专家原型林占熺,让菌草成为闽宁扶贫协作的第一个产业,帮助宁夏西海固17500多个农户摆脱了贫困,并且把这棵“幸福草”种到了沙漠里、戈壁滩、黄河边、盐碱地;朱有勇带领团队研发了水稻上山旱地种植技术,在云南推广了50万亩,培养了2220余位致富带头人……广大科技特派员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富农转变,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快车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2年7月6日,福州,林占熺在位于福建农林大学的办公室里办公。图源:王东明(福建分社)/中新社/视觉中国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当前,我国正处于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科技兴农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及”的危机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全力以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广大农民群众挑起“金扁担”,端牢“金饭碗”。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既是源头活水,也是创新引擎。新时代呼唤更多“菌草之父”“农民院士”式的领军人才,将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方面,要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科研院校、科技科普志愿服务组织、基层农技协等各类组织作用,让科技的种子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切实解决制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短板。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土秀才”“田专家 ”等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帮助农民用知识武装头脑,掌握致富的看家本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队伍。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让更多科技在泥土里扎根,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步伐必将更加稳健,也将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陈长)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