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第四届健康科普大赛表演类决赛暨总结交流会上(详情可点击此处),一件别出心裁的音乐脱口秀作品《体重管理的背锅侠——主食&碳水》在大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与好评。
该作品的作者吴贻璋就职于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体重管理科,作为一名专业的营养师,他凭借对音乐的热爱,投身于创作浪潮之中。他巧妙地将专业的体重健康知识与音乐、脱口秀相融合,精心编织出一首易于大众接受的旋律,把晦涩难懂的健康医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艺术表达。
误区激发创作,大赛助力起航
“我吃得很少,为何还胖?”“我不吃主食了,为何瘦不下来?”这些萦绕在众多减肥者心头的困惑,成为了吴贻璋创作的灵感源泉。根据体重管理门诊长期的细致观察与经验积累,吴贻璋认为这些问题恰好精准地映射出大众在体重管理征程中陷入的种种误区与认知盲区。
吴贻璋剖析道,当前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减肥知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迫切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与梳理,进而构建起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知识架构,引导大众走上正确、健康的体重管理道路。随着广东省第四届健康科普大赛等一系列赛事的到来,促使他潜心钻研如何将专业且严谨的健康知识,通过新奇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精准无误地传递给大众。
望穿形式之“表”,洞察科普之“里”
在歌词的开篇,吴贻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减肥误区,如“减肥不吃主食,因为碳水等于白糖”“减肥不吃主食,能更快地消耗脂肪” 等,随后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了科学的纠正与阐释。
歌词中提到:“古往今来,膳食讲究‘五谷为养’”,过去人们正常食用主食却并未出现普遍肥胖现象,这是因为导致肥胖的真正“元凶”并非主食本身,而是没有节制的饮食量,以及零食、蛋糕、奶茶等食品中的各种添加糖。同时,歌词还强调了不吃主食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体重短期虽会快速下降,但水分和肌肉也会大量流失,脂肪并未得到有效减少,还可能引发脾气暴躁、“姨妈出走”、头发脱落等问题,且难以长期坚持,最终导致体重快速反弹,甚至比之前更胖的情况。
如何科学合理选择主食?歌词倡导“粗细搭配、谷薯结合” 的饮食理念,并强调白米白面并非 “洪水猛兽”,对肠胃较为温和,全谷物粗粮含有更丰富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够降低疾病风险,为健康减肥持续助力。例如,燕麦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杂粮米含有B族维生素以及抗氧化的硒和镁,各种根茎薯类则具有低升糖、高饱腹的特点,皆是优质的主食选择。
此外,歌词还贴心地给出了一份一日三餐的饮食示例,如 “早餐一根红薯加份牛奶鸡蛋,午餐一个大鸡腿配一拳杂粮饭,晚餐半根甜玉米加10个虾(+250克蔬菜)别吃太晚”,为大众的日常饮食提供了直观的参考。最后,歌词还附上了国家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二维码(可点击此处获取相关食养指南),方便观众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的减肥知识。
内驱方法并重,破解减肥迷局
“为什么要减肥?找到自身减肥的内在、自发的动力,是减肥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 在体重管理的探索中,吴贻璋特别强调了减肥动力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无论是对健康生活的热切向往、对外在形象的美好期待,还是对自身在某方面的强烈责任感等因素,都有可能转化为坚持减肥的动力。吴贻璋以自己为例,作为营养师,他通过科学减肥减重了50斤,并一直保持该体重。“若从事减肥工作的人,自己都有肥胖问题,那让他人如何信服其职业能力?”吴贻璋认为,正是因为工作,他必须保持饮食上的克制,以及每周规律的运动。他真诚地提议有减肥意愿的人,减肥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应找到激励自己持续前行的动力。
吴贻璋还指出,随着智能设备、APP以及社媒平台的普及,不少人获取了一些碎片化知识,或者开始使用一些APP辅助减肥,但碎片化的知识可能会产生误导,而工具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偏差。比如在使用一些热量记录APP时,混淆 “米”和“米饭” 的热量差别,或是少计算了一些高热量配料,导致计算出的热量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此外,自行估算运动消耗时,也存在过度高估的现象,这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下,使得不少人即便严格记录热量摄入与消耗,却依然难以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因此,他建议在体重管理过程中,可以寻求更专业的人员和机构帮助体重管理。
展望未来,吴贻璋深知在科普传播的道路上,平衡内容的深度与形式的吸引力是一项挑战。今后,他将选择继续肩负起这一重任,竭尽所能地创作更多喜闻乐见的健康科普作品, 打破知识传播的壁垒,引领更多人走上科学健康的生活道路。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蓝娟
摄影 张全壮 冯泽概
摄制 李江锐 蓝娟
视频来源:南方医院白云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