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75年来,中国人民敢为人先、实干苦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推出“新时代答卷人”特别策划,一起走近不同行业领域的实干践行者,记录他们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故事,诠释“时代答卷人”的使命担当。
道路交通是城市的脉络,其盘根错节,日夜流转,滋养着城市的生长。公交行业从业者是城市交通的守护者,从晨光未现到星光满天,他们始终握紧手中的方向盘,让城市的每个角落紧密相连。
在深圳东部公交华龙车队驾驶员陈新华心中,公交车不仅是穿梭于城市各处的交通工具,更是连接人心、传递温暖的桥梁。在这条平凡的道路上,如今50岁的陈新华已默默坚守25载,用青春岁月诠释了“服务至上”的真谛,温暖身边的每一位陌生人。
跨区通勤的“生命线”
“服务好一线辛勤劳动者”
陈新华所在的369公交线路全程39.38公里,是深圳较长的公交线路,横跨深圳市龙岗、罗湖、福田、南山四个行政区,串联多处密集的城中村、商业区、学校和旅游景区,是市民上班、上学重要的通勤线路。
陈新华介绍,以前深圳分“关内”和“关外”,布吉(位于深圳龙岗区)属于“关外”,也是离市区最近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多聚居于此。布吉阳光花园总站是369公交线路的始发站,站场位于城中村腹地,出站后是一段蜿蜒的村道。
陈新华说,每天头班车于清晨5时26分发出。令人没想到的是,369路公交车的头班车往往是爆满的,早餐店员工、清洁工人等一线辛勤劳动者成为了头班车的常客。一日之计在于晨,他们怀着对今天的期待,踏上369路公交车,为这座城市的醒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一辆头班车通常未能载完所有乘客,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车队特意加密最早两班车的频次,为头班车分流。
“如果是要开头班车,我要在4点半前起床,5点钟前到总站,做好开车前的检查工作。头班车的检查要更为仔细。”陈新华说,“检查完毕后匆匆吃两个馒头垫垫肚子就准备发车。”
十米车厢温情满载
“现在已经与公交融为一体了”
陈新华身材高大壮实,经年累月的驾驶工作下,皮肤稍显黝黑。遇事时其严肃而干练,放松交谈时则常展露微笑。他认为,在公交司机的工作中,做好服务很重要,特别是在369路线有很多老人和小孩搭乘的情况下,更要保持耐心,多主动帮助行动不便的乘客。
陈新华成为一名公交司机是在1999年。“那时候我还很年轻,来深圳主要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解决生计问题。”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驾驶公交车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帮助到许多人。每当乘客感激说道,“谢谢你师傅,师傅你太棒了!”他便由衷感到欢喜。一句简单的“不用谢”可能是他每天说得最多的话语。随着时光流逝,陈新华逐渐与十米车厢,与乘客建立起深厚感情。“从开始到现在,我都非常热爱这份工作。”陈新华笑着说,“现在可以说已经与公交融为一体了。”
有一次,公交车在太子山庄站停靠后,一位老人从十米外一边招手一边小跑过来。上车时,老人因腿脚不便不慎滑倒,青菜散落满地。陈新华见状,立即打开双闪警示灯,将老人从地上扶起,帮助他上车并缓缓入座。“没事,我来收拾。”陈新华下车逐一拾起青菜,提上车来。老人到站,陈新华又主动帮其提物下车。老人竖起拇指说,“师傅你真是太好了。”
事实上,平日类似的“小事”有很多,做到一时之善不难,贵在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对于其热心助人的性格,陈新华说是与生俱来的,“遇到乘车不顺利的乘客,本能就要上去帮助他,加上长期在公司的培训学习,已内化成工作的一部分了。”
“因为驾驶员帮助有需要的乘客上车而耽误了时间,其他乘客也从不会有意见,他们都很支持。”车厢里的融洽氛围也常让他感到温暖。
守护生命刻不容缓
“我们先去救助这位病人!”
在十米车厢内,每天都有或大或小的助人故事发生。公交司机不仅要有耐心,面对突发事件还要当机立断。回想起十年前的一件事,陈新华依然历历在目。当时,陈新华驾驶公交车自南山往布吉方向行驶,到达南山文体中心站台时,他突然听到乘务员大声说,“师傅,有位乘客晕倒了!”陈新华立即打开双闪警示灯靠边停车,发现一位 30岁左右的女乘客蜷缩在车厢地板上,脸色非常苍白,四肢不停抽搐,情况非常紧急。
陈新华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公交车刚驶过南山区人民医院,距离医院仅有一站之遥。若公交车能直接掉头返回,无疑会比救护车快上许多。“我们先去救助这位病人!”陈新华迅速征求车上乘客的意见。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一致认为救人要紧。于是,陈新华立刻掉头,并指示乘务员报警报备,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他们准备接收病人。短短三分钟后,病人就被安全地交到了医生手中。
经过紧急抢救,医生宣布病人已脱离生命危险,并称赞送医及时。“在乘客突发疾病面临生命危险时,我们要想方设法,用最快的速度去帮助他们,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的。”
陈新华在做好出车前的检查。
细心叮咛温暖传承
“功夫也体现在驾驶之外”
光不仅可以照亮一处黑暗,它还可以点亮另一束光,将光明传到更远的地方。
公交车驾驶员罗建光是陈新华的徒弟,曾以为驾驶公交车只要做到平稳驾驶,确保乘客安全到达就已经足够。然而,一次师徒间的交流,彻底改变了他的观念。“不仅要把车开好开平稳,还要把我们的服务做好。”
自那以后,罗建光将“服务”二字深深烙印在心。在罗建光的心中,陈新华不仅是技艺高超的师傅,更是他学习的榜样。陈师傅平易近人,思想端正,对待徒弟更是耐心指导,倾囊相授。
罗建光(左)与师傅陈新华探讨交流。
在车厢内主动帮乘客搬行李,帮助过站迷路的小学生联系上家人……罗建光逐渐体会到功夫在驾驶之外,用心去感受乘客的需求,用行动去传递温暖。
“这钱可是给我重病的老伴准备的手术救命钱啊,如果找不回来可怎么办?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一天,一名老阿姨特意来到总站送上一面锦旗。其哽咽的声线让一旁的陈新华不禁动容,眼泛泪花。
原来,这位颜阿姨从湖南老家赶来深圳给老伴送手术费用,在乘坐369路公交车时将整整8万元救命钱和身份证等物品遗失在公交车上。她心急如焚,赶紧乘坐后面一辆369路公交前往总站。另一头,乘务员朱红艳和当班驾驶员罗建光师傅也在车上发现了一个无人看管的蓝色背包,两人决定回总站后第一时间上交到车队办公室。最终颜阿姨的救命钱失而复得,不住道谢。这声哽咽的道谢,也让罗建光服务乘客的信心更加坚定,此后的车厢里又添了一份温情和暖意。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数量大幅增加,我们要有耐心,多礼让……”陈新华不仅与徒弟罗建光探讨交流,在日常培训中,他还积极向其他公交车司机分享工作经验。2021年,陈新华加入了由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东部公交华龙车队队长赖永康成立的赖永康劳模工作室,积极参与义工服务和安全培训分享,把工作中遇到的交通安全知识带进学校课堂,获得师生的广泛好评。
机器服务无法替代人
“或许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吧”
科技的进步使得无人驾驶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已经在某些领域得到应用,然而其能否普及,仍需时间观察。作为拥有超过20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尤其是在深圳这样繁忙的大都市中,陈新华认为无人驾驶公交车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技术原因以外,更是因为机器在服务方面代替不了人,人有温度,会关心乘客的需求,而硬邦邦的机器只能按照预设程序执行任务。”
“假如乘客有需要,我可以下车协助他上车,机器无人驾驶做得到吗?做不到。”陈新华说,“我们的职业——公交车驾驶员,并不会轻易被时代淘汰。我已经从事这份工作20多年,帮助过无数乘客,我深知机器人无法替代我们在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即使未来某一天无人驾驶技术真的普及了,我坚信我们的服务仍将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每天在两个总站间循环往复,有人会觉得这工作既无聊又枯燥。有朋友曾跟陈新华说过,“你开了几十年的公交车,难道就没有别的想法吗?”陈新华认真地答道,“我一开始确实只是为了找一份稳定工作,但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了乘客的认可——像老人、小孩以及残疾人给予我的夸奖表扬,让我感受到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或许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吧。”
日常生活中,陈新华积极参与献血。(受访者供图)
在一次偶然的献血中,陈新华得知其血型为O型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较为罕见。自此,陈新华的手机24小时处在开机状态,每天坚持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以确保在紧急情况随时可以献血挽救生命。截至目前,陈新华共献血38次,总量达14000毫升,这位热心肠的公交师傅以另一种方式向社会传递温暖。
25年岁月,弹指一挥间。在陈新华的记忆中,昔日滨河大道路面并无如今这般宽阔,绿化景观也有了显著提升。每逢春日,宫粉紫荆盛开。长达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整条大道被粉红色的花海覆盖,美不胜收。滨海大道沿途的深圳湾红树林海滨公园,亦是年复一年地展现出新风貌。
在公交车日复一日的来往穿梭间,高楼如同树木一样长成,从破土而出到高耸挺立。在滨河大道上,陈新华亲眼见证平安大厦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当初平坦空旷之地,转眼间高楼林立,鳞次栉比。
如今,陈新华依然日复一日地驾驶着369路公交车,沿着既定线路往返行驶。他时常感叹深圳日新月异的变迁。当然,他也深知,有些事物依然是恒久不变。
统筹:李琳 申晨
策划:李润芳 陈伟峰
记者:陈伟峰
视频/摄影:张琪达
设计:武君丽
校对:梁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