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角落里的“生命调控师”

2023-03-29 10:24 来源:南方plus 陈伊纯 许舒智 等

  随着第四针麻醉药剂缓缓注入身体,手术台上的81岁患者失去了意识与呼吸。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医生唐建成的主要工作,这时才正式开始。

  他娴熟地撑开患者的嘴,快速将硅胶气管深入气道,建立呼吸支持。几十秒后,监护仪上象征脉搏跳动的声音由薄弱变得有力。这是术前的“惊险五分钟”——如果插管慢了一步,患者随时可能因缺氧而心跳骤停。

  近年来,麻醉医生在临床上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但许多患者仍然难以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在麻醉医生工作的大多数时间里,患者都陷入沉睡,甚至不知道他们曾经出现过。

  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是“中国麻醉周”。近日,记者走近了这群在手术室的角落里默默为患者保驾护航的“生命调控师”。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医疗界有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开刀去病,麻醉保命”。有着16年麻醉经验的唐建成,喜欢将手术麻醉过程形容为一场“飞行”。

  起飞前,要进行安全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是否耐受麻醉;起飞阶段打针、插气管,风险高,患者也许会过敏性休克;飞行过程中,因麻醉后病人无法自主呼吸,加之手术操作,容易遇上各种恶劣“天气”,导致生命体征波动很大,可能就发生意外。

唐建成做麻醉前的准备

唐建成做麻醉前的准备

  手术中,麻醉医生既是患者生命的守护者,也是实施抢救的主导者。

  他们必须全程紧绷精神,时刻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等,并及时配药、给药,给予其生命支持,保证患者在术中安稳“沉睡”。术后,他们也要监护体征变化,适当进行镇痛等,确保患者舒适度过疼痛期。

麻醉医生在手术室里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麻醉医生在手术室里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但因隐居“幕后”,麻醉医生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外界误解。临床上,唐建成总是被患者问到令自己哭笑不得的问题:“我酒量很好,麻醉会不会麻不倒我?”“打麻醉会变傻吗?”

  有些患者很恐惧麻醉,害怕再也醒不来,甚至放弃做手术。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许立新的诊室,一位有冠心病的老年人被告知手术及麻醉风险后,直接吓晕到了地上。

  产房里,产妇家人时常对要不要打无痛争论不已。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黎昆伟记得,一名产妇已经痛得撕心裂肺了,要求做分娩镇痛,但她的丈夫和婆婆却不同意手术签字。

  无论医生怎么解释,他们都认为麻醉会影响产妇发力,更担忧药物会影响到将来孩子的智商。最后,这名产妇绝望地说“不打麻醉就离婚”,家属才勉强同意了。

  不仅对麻醉存在误解,许多人对麻醉医生也不了解、不信任。

  很多患者认为,麻醉医生只是术前打麻醉药的技师。20多年前,黎昆伟报考大学专业时,家人对麻醉方向就提出了强烈否定:“给病人打一针就完事,谁都能做,太没有价值。”

  有好几次,他都被患者质疑麻醉方案不对,因为“百度不是这么说的”。抑或是,患者称他的麻醉方案与主刀医生说的不同,笃定“一定是你的方案有问题”。

  其实,麻醉医生可谓是“最博学的医生”。读书时,他们就要比临床医学其他方向的同学多学好几门课程,不仅要学麻醉相关,还要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以及传染病、神经病学等领域的知识。但许多人不知道也不相信麻醉医生“术业有专攻”。

  麻醉医生也很少能获得来自患者的肯定。每当他们与外科医生合作完成一台手术,患者的称赞通常也只会反馈到外科医生处。有的患者还会谢谢外科医生让自己术中“不痛”,忽略了这其实是麻醉医生的功劳。

  在许立新看来,外科医生直面患者,负责主刀,手术成效一目了然,就会被“口口相传”。而许多哪怕是在国内已经做到顶尖水平的麻醉医生,大众也不太认识他们。

  他分析,这些现状与麻醉学科在国内起步发展较晚,以及麻醉医生的工作属性都相关——他们与病人直接沟通的时间太少,彼此生命中接触最长的一段时间,患者还在沉睡。

  对此,唐建成想得很透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唐建成给予麻醉后的患者吸氧

唐建成给予麻醉后的患者吸氧

  上急诊夜班就像“仰卧起坐”

  2003年,在大学毕业、轮科学习后,黄希照主动选择留在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成为了一名麻醉科医生。

  在那个年份,像她这样基于兴趣,自愿、主动成为麻醉医生的人并不多。工作量大,是很多人不愿进入麻醉行业的主要原因。

  2007年,唐建成第一天上班,就遭遇了工作的“毒打”,经历了一场长达24小时的舌癌手术。走出手术室后,他感觉自己要“飘”了。

  与外科医生们专做一个领域的手术不同,麻醉属于“环节医疗”。黄希照用了一个“浪漫”的说法来比喻——麻醉医生搭建一个“舞台”,承托起所有的外科手术,让主刀医生能够在这上面从容“跳舞”。

黄希照为要手术的小朋友进行麻醉

黄希照为要手术的小朋友进行麻醉

  这也意味着,麻醉医生的工作范围会覆盖到所有的手术,种类多且量大。而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他们不仅要做被安排的手术麻醉,也要做门诊麻醉,比如无痛胃肠镜、分娩镇痛、无痛取卵等。

  同时,他们还要帮助门急诊医生处理突发情况。有些患者遭遇事故,被送来医院时已面目全非,导致门急诊医生难以准确找到需要插管的部位,就很需要技术纯熟的麻醉医生来操作,帮助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确保其呼吸通畅和生命体征平稳。

  尤其是上夜班,被唐建成形容为是在做“仰卧起坐”——急诊太多,麻醉医生们刚结束一场手术躺下歇息,立马就被叫起来,反反复复。有时,一些手术也会被安排在夜间。许立新说,3月22日这天他们有108台手术,其中有4台都被安排在晚上11点之后。

  人手不足,使得工作负荷更加加剧。许立新在任职广州市麻醉学会主任委员时发现,一些基层地方医院,整间医院里仅配备了2至3名麻醉医生。

  从业20年来,黎昆伟基本没有休过完整的周末,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有时还达到20个小时以上。他们科室约有50名麻醉医生,服务3个院区,2022年全年麻醉量近6万,平均下来每位医生一年要完成约1200例麻醉,一天的量最多达到十几台。

  常年“泡”在手术室里,见不着阳光。他笑称,自己的肤色比其他科医生都要白一些。

  麻醉医生在我国属于急需紧缺医学人才。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全国执业医师中,麻醉科医师占比仅为2.2%,约7.2万人;而外科医师占比为10.7%,超38.4万人。

许立新在麻醉周活动上为大众科普麻醉

许立新在麻醉周活动上为大众科普麻醉

  许立新直言,高强度的工作是常态,但它不应该是一种常态。体力的透支会影响医生的状态,也是对病人的不负责,“我们都在呼吁改变”。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和手术科室医师比例应逐步达到1∶3。

  唐建成说,为加强麻醉人才培养,目前广州医科大学已将麻醉学系打造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将麻醉专业设置在他所在广医二院,医生们直接承担起麻醉学本科生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如今他们医院两个院区的麻醉医生、规培生和进修医生等加起来的总人数达100人左右,平时基本能轮着双休。

  被称呼“麻醉师”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麻醉医生都不喜欢被称呼为“麻师”“麻醉师”,“我们可是正儿八经的医生。”1983年,许立新成为麻醉医生,经常被患者这么叫。不过近些年来已经渐渐少见,“大家都知道了,我们是有执业证的临床医生。”

  在27岁那年,跟班学习了四年麻醉管理后,许立新首次独立进行手术麻醉,没想到就遇到了危急情况。术中,患者忽然过敏性休克,心脏停跳。他立即启动心脏复苏抢救,把患者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这次经历令他成就感“爆棚”。从那时起,他对麻醉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近些年来,麻醉医生在临床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是高精尖、高难度的手术,外科医生就会越需要麻醉医生的判断。面对一些身体基础情况糟糕的患者,手术能否做,则干脆交由麻醉医生评估。

手术室里,黎昆伟调试有关设备

手术室里,黎昆伟调试有关设备

  在省妇幼保健院,黎昆伟主要负责心脏手术的麻醉。他发现,外科医生越来越依赖他。

  以往,外科医生做心脏手术前,要找内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为患者做食道超声、CT等检查,了解其身体结构。现在,这项工作会直接交给麻醉医生。甚至有外科医生还会对黎昆伟说“如果你不在,我就不安排这台手术了”。

  在广东省,多家医院陆续出台举措,将麻醉医生由“幕后”推向“台前”,比如成立麻醉门诊、疼痛门诊等,为对镇痛、麻醉有疑惑的受众答疑解惑。此外,考虑到麻醉医生的专业技能,部分医院开始优化管理,将ICU重症监护室交由麻醉科直接负责。

  2019年,黄希照在省妇幼保健院开设了疼痛门诊。从前,患者通常是要做大手术才会认识麻醉医生。现在他们有简单的颈、肩、腰、腿痛,甚至是一个手指痛,都会来找黄希照。

在疼痛门诊,黄希照为患者做诊疗

在疼痛门诊,黄希照为患者做诊疗

  2018年8月8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有关通知,要求力争到2035年,我国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人。

  这份文件对提升麻醉医生劳务价值、加强麻醉医生培养和队伍建设、拓展麻醉医疗服务领域等均提出了要求。许立新说,这被他们视为麻醉医生的“春天”。

  唐建成说,自己前两天刚面试完新一届考取麻醉专业硕士的本科生们,发现人数比往年多了一倍,基本素养都很优秀。

  而在许立新的科室,如今有将近40个医生,一半都是硕士以上学位,博士生占比不少。他相信,未来这个职业会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如今,黎昆伟8岁的儿子还会主动向同学们“炫耀”:“我爸爸是麻醉医生,天天都要去救人的!”

  记者:陈伊纯

  拍摄:许舒智

  剪辑:徐昊

  海报:吴颖岚 谭唯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