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走进鹰扬关,重温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

2022-01-03 15:36 来源:南方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回首百年路,奋进新征程。今天,我们走进粤北山区,走进鹰扬关红七军战斗遗址,重温革命峥嵘岁月,感受红色历史文化!

图一:鹰扬关石碑

  【鹰扬关历史悠久】

  鹰扬关,地处广东连山西北角,是粤湘桂三省(区)交汇处,它的名字来源于一段历史故事。

  据说,在清咸丰八年(1858年),山东举人韩凤翔任连山直隶厅同知时,欲保境安民,重建此关。但是他考虑到县东面已有另一座关隘,名为“鹿鸣关”,取“文宴鹿鸣”之意,所以这位地方官,便将此关定名为“鹰扬关”,取“武宴鹰扬”之义,与“鹿鸣关”的“文宴鹿鸣”之义相呼应,期望连山多出文举人和武举者。

  作为连山古三关之一,因地势险要,鹰扬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绍兴元年(1151年),岳飞从广西桂岭追击叛将曹成时,曾屯兵留宿于此,然后进军连州。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石达开率部曾在鹰扬关附近的绕江寨与民团激战3天3夜,损失惨重,并留下了“太平天国古战场与三十六坟”遗址。作为历史雄关,当年的城墙、战壕等遗迹至今尚存。

图二:鹰扬关古城墙

  1938年夏,驻连县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为打通与西南大后方的联络,修筑从连县经鹰扬关到贺县公路,这是当时县境内的第一条公路,运输抗战物资的车队进出关隘络绎不绝,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44年10月23日,国民党广东省省长李汉魂从连县出发到连山检查通往广西公路情况,车到吉田路段时,曾遭到日本侵略军3架飞机跟踪扫射。

  【留下红色记忆】

  鹰扬关的历史中,还有一段红色革命记忆。

  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百色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1931年1月17日,红七军300多人在营指导员黄一平的率领下,作侧翼掩护主力部队战略转移。他们经桂岭板冲、芦冲口,进入桂粤边上连山的鹰扬关。

图三:红七军战斗油画

  当时,这支部队的处境十分困难:四面受敌,孤立无援;虽然摆脱了敌军重兵的尾追,但仍经常受到袭击,不得不在山谷的小道上穿行,在山林中宿营。

  但在这样的危难关头,红军战士们并没有放弃,为了快速行军,到达鹰扬关后,他们决定在黑夜里将一部分带不走的武器小炮(山炮)和步枪等分几处埋藏在鹰扬关附近的山头,然后向北行,沿上草的万里坪、铜罗塘、大小眼、芙蓉山走向禾洞、白石关等地,到江华与红军大部队汇合。在大家的努力下,最终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并把革命火种带入了连山。这支最早进入粤境的红七军,是最早抵达连山境内的中共武装。

  为了缅怀这段革命历史,弘扬光荣革命传统,2002年,连山县委、县政府将鹰扬关红七军战斗遗址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增建了240平方米的红七军纪念馆,将红七军长征的整个过程分将军风采、起义北上、革命火种传连山等六部分全方位展示出来。2019年该遗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四:游客参观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地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

  本期《广东印记》之“鹰扬关红七军战斗遗址”,将从一位老红军故地重游讲起,见证当年红军的革命足迹,感受红军初心不改、革命到底的使命精神。

编辑:王沛容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