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如果故宫国宝会说话:“我哋识讲粤语”

2022-07-04 11:56 来源:南方日报

  7月3日起,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914件国宝南下大湾区,特展票几近售罄。

  暂时没能到现场一睹真容的小伙伴们,不要慌,不要急,其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这些博物馆里,也藏着一批神秘的故宫文物,在家门口,也可以分分钟看到国宝“同款”。

△“太平有象”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 图源:故宫博物院

△“太平有象”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 图源:故宫博物院

  比如,这对“大象”你可能就在广州镇海楼里见到过,200多年没出过宫的它们,如今又再次南下“出差”。

  即日起,小南带你玩转大湾区的4家博物馆,揭秘这批宝贝的前世今生,首期跟着馆长一起走进广州博物馆寻宝↓↓↓

(如果故宫国宝会说话:“我哋识讲粤语”,时长共6分)

  

  两百多年前,TA们从这里出发,北上京城,又在两个多世纪后南下“回家”……这件广钟看似“平平无奇”,其实大有来头。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揭秘,这件铜镀金珐琅花瓶自鸣钟就来自故宫。瓶式的设计寓意着“平安”,顶上的花卉用珊瑚、玉片、宝石等塑造而成,在机械转动的过程中它还可以开花、变化,暗藏玄机。

  再看这件象牙球,它由整支的象牙磨成象牙球的形状,然后再开孔、分层、镂雕,开的洞越小越少,说明工匠的工艺越高。

  明代学者曹昭所著的《格古要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书中提到一种非常精湛的工艺——鬼工球,所谓“鬼斧神工”,讲的就是象牙球的制造工艺。

  这是一艘由故宫调拨的象牙龙船,是清代广东官员为慈禧太后祝寿专门雕制的一对龙凤象牙船,其中龙船调拨到广东,凤船还在故宫中。

  这些花绦也是当年广东进贡的贡品。这是古人在衣领、袖口还有衣服的边缘作为装饰的布料,花纹非常多,颜色讲究。

  有意思的是,从当年跟花绦一起进贡到北京的包装纸上能看到一个重要信息——粤东裕和号造。

  “粤东其实就是粤东省城广州,裕和号就是这个店铺的名字,可以看到当时是由地方官员指定一些作坊为宫廷定做,完成后送到京城,这也是我们本地手工行业跟北京的一个交流互动。”曾玲玲说。

  对话

  期待新馆建成,让更多国宝“说话”

  南方日报、南方+:在清代,广东工匠为何能去往宫中造办处?

  曾玲玲: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要感谢故宫博物院的老师,像杨伯达先生、朱家溍先生,他们之前已经对(清宫)造办处的一些材料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是这样一个流程,主要还是由各地的官员,像粤海关的监督、广东巡抚还有两广总督,他们先在本地选出这些比较优秀的工匠,然后送到紫禁城中,之后也要经过一系列的考核才能留下来,在18世纪的时候大概有70位广州的工匠是在造办处服务,比较多的是木匠、珐琅匠、牙匠这三类。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曾玲玲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曾玲玲

  南方日报、南方+:为什么这一时期广东工艺如此突出?

  曾玲玲:聚焦到广州工艺的发展历史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地缘的优势。因为我们其实是两千年来永不关闭的口岸,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进口的物料是从来没有间断过,比如象牙、犀角,以及贵重的木料如紫檀、花梨,当时宫廷造办处也是通过广州来获取这个原材料的。

  第二个就是技术,得风气之先,所以不管是珐琅、机械钟表的技术,包括后来西方的绘画技艺也是通过广州,因为西方商人或者是传教士,还有一些画家像郎世宁带来的绘画技艺、利玛窦带来的钟表技术都是从广州或者从广东这边进入中国的。

  第三个就是工匠,因为人是最有创造力的,吸收了西方的技艺同时与东方传统技艺融合起来再创新,这些因素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南方日报、南方+:这批由故宫调拨到广博的文物,是如何保存的?

  曾玲玲:半个多世纪以来,我馆一直跟故宫的专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上世纪90年代,我们邀请了故宫钟表修复的老师来对钟表进行保养。去年,在故宫博物院的支持下,我们两个单位在广州博物馆成立了钟表联合修复基地,今年还会邀请故宫专门的修复人员来广州,为钟表进行保养和修复,希望它们可以重新再动起来,让更多的观众感受两三百年前钟表的技艺。

  南方日报、南方+:时隔多年,在与故宫博物院交流、合作办展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曾玲玲:2019年,我们跟故宫博物院、北京颐和园管理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我们四家单位联合办的《匠心神巧——广作特展》,集中展示广作的历史与工艺。故宫选了16件/套当年从广州进贡或是造办处广匠生产的艺术品,其中就有一对体型非常大的錾胎珐琅太平有象。

  这对大象是1776年广东巡抚李侍尧进贡的贡品,造型很特别,是大象驮着一个宝瓶,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的是国家太平,人民富足平安。

  很难想象,当年他们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把体量这么大的一对大象从广州运到北京。因为在2019年我们(运输)用了整整三天,所以我估计那个时候可能要30天,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运到北京之后安放在当时的紫禁城,200多年间它们都没有出过宫。

  很庆幸,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这对大象回到了广州镇海楼,回到了城市博物馆。在这里展出时,很多市民朋友奔着这对大象而来,亲切地说:“他们回娘家了。”也有很多观众开玩笑说:“一起到镇海楼找对象”。

  南方日报、南方+: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放为契机,未来广博在粤港澳三地文博机构联动交流方面有哪些畅想和计划?

  曾玲玲:我们期待未来随着广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坐落在广州塔下、珠江岸边,有更好的硬件、平台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交流。我们也希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开放能够代表我们建设人文湾区一个很好的新的起点,我们这些博物馆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交流合作,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把湾区的故事,把广州的故事讲好。

编辑:张菲菲   责任编辑:郭昊奇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