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展现广州和汕尾两地之间的历史、文化联系,反映两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11月23日起,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策划推出《广汕记》系列报道,讲述汕尾与广州的红色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汕尾人在广州的生活故事。11月30日推出第二期《小提琴家马思聪的广州情缘》,一起来看“中国小提琴第一人”马思聪在广州的音乐故事。
珠江水畔,一朵“水中盛放的木棉花”——广州艺术博物院(新馆),在2023年11月30日建成并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馆内设有我国第一个以著名音乐家命名的音乐专馆——马思聪音乐艺术馆,这里陈列有马思聪手稿、生前使用过的乐器,以及相关历史文献等,全面反映出马思聪一生的艺术历程、音乐艺术成就及其相关的历史背景。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新馆)开馆开一周年之际,我们走进马思聪音乐艺术馆,重温海丰人马思聪与广州的音乐情缘。
“中国小提琴第一人”——马思聪,生于汕尾海丰,而广州是马思聪学习成长,情定终身并奠基他音乐成就的第二故乡。
1921年秋,九岁的马思聪离开家乡海丰,跟随父亲来到广州,在广州培正学校寄宿读书,在此接触音乐并展现出天赋,被称为“音乐神童”。
1923年秋,11岁的马思聪从广州出发前往法国巴黎学习小提琴,开启了他辉煌的音乐之旅,广州成为他走向世界音乐舞台的起点。
1932年,他学成归国,创办了私立广州音乐院,任首任院长,同年,他在广州与其钢琴学生王慕理相恋并结婚。
抗战时期,马思聪担任中山大学教授,以广州为据点,在华南、西南等地频繁演出,用音乐鼓舞人心,创作了《自由的号角》《武装保卫华南》等抗战歌曲。并创作了中国小提琴音乐的经典之作——《思乡曲》。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为中国培养了大量音乐人才。
1987年5月20日,中国一代音乐巨子马思聪,在美国与世长辞,终年76岁。
2007年12月14日,马思聪异国辞世20年后,骨灰归葬广州白云山麓,同日《马思聪全集》在广州艺博院举行首发式,他与广州的缘分也以这种方式延续。
时光荏苒,马思聪与广州的情缘依然在音乐的长河中流淌。他的音乐作品,如同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瑰宝,永远熠熠生辉。它们见证了马思聪与广州的深厚情谊,也将继续激励着后人,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统筹:申晨 李润芳
策划:汕尾日报记者黄奕锋 汕尾广播电视台记者黄舒青
拍摄/剪辑/出镜/设计:汕尾日报记者黄奕锋
文案/整理:汕尾广播电视台记者黄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