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被“大湾区哥哥”请吃饭的培正中学港澳生,他们有故事

2021-11-25 13:2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叶斯茗

  近日,芒果TV全新综艺《大湾仔的夜》开播,在第一集的节目中,预告了广州市培正中学一群学生与大湾区哥哥大合唱、吃“大排档”的片段。在11月初,大湾区哥哥一行人在培正中学和学生们踢波过招的路透也在社交平台刷屏。越秀区学校那么多,为什么培正中学的学生会独有机会与大湾区哥哥互动交流呢?这里,就要说说关于培正中学港澳班的故事了!

  回味录制

  “吃了小春哥做的鱼蛋、天华哥的猪排饭”合唱《真的爱你》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没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爱意宽大是无限,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今年9月,“新使命·大未来”湾区青年说故事会现场,广州市培正中学初一港澳子弟班的孩子们用粤语歌曲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感恩和祝福。

  班上澳门籍学生胡珀玮、胡珀诚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也是合唱队中的一员。前段时间,他俩获邀参加了《大湾仔的夜》的录制,当晚他们和“大湾区的哥哥”再次合唱了这首粤语金曲《真的爱你》。至今,胡珀玮、胡珀诚兄弟俩还在回味大湾区哥哥做的菜,“我们品尝了小春哥做的鱼蛋,吃了天华哥做的猪排饭,又跟汉文哥交流……”,当然这群“哥哥”从年龄上来说,应该算是伯伯叔叔辈了。

澳门籍学生胡珀玮、胡珀诚在培正中学初一港澳子弟班学习。

  胡珀玮、胡珀诚两兄弟告诉南都记者,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他们在出生后没多久,就跟随父母来到广州生活,他们都表示,在广州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顺利,和同学们相处很融洽。“我们就是正常交朋友,没有港澳、内地之分。”同班的穗籍学生史卓鑫说:“虽然我在港澳班,但我不是港澳生,可是我们班就是一个集体,我们相处就是像一个大家庭,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港澳班缘起

  全市港澳子弟班3年前试点 培正独具优势

  20世纪30年代,广州培正中学的校友就在香港、澳门建立了分校,具有开办港澳子弟班的良好基础,如今学校一直与香港、澳门的培正中学保持着密切的来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港澳人士将到大湾区工作和生活。因应新的形势,广州市积极为港澳籍适龄儿童青少年在穗就读提供多元化且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自2019年起试点开办港澳子弟班,现全市共有6个区9所学校开设港澳子弟班。

  2019年,广州市培正中学设立全国首批公办性质“港澳子弟班”,目前初一、初二、初三各有一个港澳班,每个班有穗港澳学生50名左右,其中约一半是港澳子弟。

广州市培正中学初二年级的港澳子弟班

  特色教学

  “两文三语”助港澳子弟适应内地学习

  据介绍,“港澳子弟班”的课程顺应港澳“两文三语”的教学模式,协助港澳籍学生尽快适应内地教育。教学以普通话、简体字为主,粤语、繁体字为辅,重视和加强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转化两地的教学环境,更快习惯内地的阅读和书写模式。

  小学在香港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就读吴卓琳,现在培中初二港澳子弟班上学,参加各类征文比赛有佳绩。

  读于初二港澳子弟班香港籍学生吴卓琳,小学在香港林村公立黄福銮纪念学校就读,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去年六月跟着父母一起过来广州生活。吴卓琳说,在香港读书,校内自由支配的时间会有一些,而在广州这边学习节奏会紧张一些,刚开始,在写字和普通话方面有些不习惯,但老师和同学都会帮助她。“在我不会写(简体)字的时候,老师会教我怎么写,在学习普通话的方面,也有很多同学会帮助我。”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吴卓琳也很快适应了内地的学习生活,普通话越发流利。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取得过一等奖的佳绩。

  培正初二港澳子弟班的班主任罗潇婷老师告诉南都记者,学校在学生入学后会安排一些课程,比如星期三下午的综合性学习,港澳生会编成一个班,由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还有历史老师共同备课,设置一些与内地课程接轨的适应性课程。“我是语文老师,就会侧重在语言文字方面给他们做一些过渡,让他们熟识简体字跟繁体字之间的转换。”

广州市培正中学初一年级的港澳子弟班

  南都记者了解到,培正中学还为“港澳子弟班”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帮扶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港澳学生跟紧内地教学进度,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初三港澳子弟班的班主任张朝炜老师介绍,“我们的课程对比香港的课程难度和广度会更高一些,港澳子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是有困难的,所以我们配备的老师会专门针对这部分同学进行帮扶,定期做心理上的引导,使他们学科上能够尽快的跟上班级平均水平。”

  据介绍,不少港澳生的家长都给予良好的反馈,他们感受到孩子们能很快融入校园生活,纷纷为老师点赞。

  文化浸润

  学鸣鸠琴、学民俗丰富的课外活动感受传统文化

  为了办好港澳子弟班,培正中学通过日常教学以及组织各类交流参访活动,让港澳子弟班的同学们广泛接触、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张朝炜老师向南都记者介绍,培正中学在“港澳子弟班”开设传统文化专项课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传播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将国家认同、民族自豪、文化自信的种子从小播种在港澳籍学生心中。据介绍,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包括中国的礼仪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传统节日当天,学校会利视频、文字等方式为同学们展示传统文化和礼仪,我们也非常重视学生日常言语、行动、着装上的礼仪,我们希望将传统文化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然后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

培中初二港澳子弟班学生罗振翔对学校课外小组活动如数家珍。

  初二港澳子弟班学生罗振翔此次也参加了《大湾仔的夜》节目录制,也和“大湾区的哥哥”合唱了粤语金曲《真的爱你》。他说:“哥哥们说以后母亲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唱给母亲听,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爱意。”

  “很荣幸学校能让我们港澳生去参加这些课外多元化的活动。”罗振翔告诉南都记者,港澳班周三有一些课外小组的活动,“有时候是粤语学习,有时候是练习繁体字,或者是做英文演讲和角色扮演。”

  培正中学“崇社”建社大会的班级大合唱上,初一港澳子弟班的同学们带着民族乐器鸣鸠琴出场,为班级合唱曲目《少年中国说》伴奏。

广州市培正中学澳门籍学生胡珀玮(右)、胡珀诚(左)和穗籍学生史卓鑫一同弹奏鸣鸠琴

  11月22日,培正中学“崇社”建社大会的班级大合唱上,初一港澳子弟班的同学们带着一把民族乐器鸣鸠琴出场,为班级合唱曲目《少年中国说》伴奏,新奇的乐器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初一港澳班的同学介绍,“我们班从上上周开始学习鸣鸠琴,虽说鸣鸠琴跟尤克里里有一点像,但是尤克里里是西方乐器,而鸣鸠琴是我们中国乐器,所以我们学习这个乐器,传扬中国文化,保持爱国思想。”粤港澳同学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用琴声和歌声的美妙合鸣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统筹: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实习生  陈乐颖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吴佳琳  实习生  谢琳

编辑:何柏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