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南方日报、南方+将陆续推出《大美广东·高质量发展图鉴》全媒体系列报道,以精美的影像,展现广东各地高质量发展成果和南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一期推出《“海岸卫士”红树林》。
“海岸卫士”红树林
大美广东,灵秀岭南。在中国大陆最南端,蔚蓝海洋与红褐陆地邂逅的潮间带,一段段绿色的“海上长城”伫立着,仿若“海岸卫士”,默默守护身后的家园。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雷州半岛1500多公里海岸线分布,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沿雷州半岛1500多公里海岸线分布的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现有红树林996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33%,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78%。
湛江廉江安铺,一群归巢的鹭鸟盘旋在红树林上空。
大潮落下,一群鹭鸟伫立在红树林树苗边上。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包括白骨壤、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等树种,逶迤连绵。涨潮时,它们被海水淹没,仅露出绿色树冠,海面如出现一顶顶绿伞。潮水退去,则恢复成郁郁葱葱的森林模样。它们粗厚的叶片反射太阳,泌出盐分,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则深深扎入淤泥,与风浪搏击。千百年来,这种神奇的胎生植物,顽强生长,铸就了连绵不断的“海上森林”。
湛江雷州土角村,大批的红嘴鸥在红树林的上空盘旋。
每年秋冬,一棵棵萌芽的小苗从红树林母体脱落,坠入淤泥。运气好的话,数小时后,它们就会在“妈妈”身边扎根,成为红树林中新的一分子。而有些调皮的“宝宝”,则会随波逐流数月,在几千公里之外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
大潮落下,招潮蟹挥舞着大螯,爬出洞穴。
湛江湾的特呈岛上,生长着全球罕见的红树林古树群,以白骨壤单优群落及白骨壤和红海榄混交群落为主,部分树龄长达500-600年。每棵都像独一无二的天然巨型盆景,虬枝龙爪、婀娜多姿。不仅如此,这里的红树林还有着“红色”基因,1945年2月徐闻下洋武装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10多名伤病员被送到特呈岛休养治疗,遇到日军上岛搜查,乡亲们就用渔船将伤病员送到红树林中隐藏,这段军民鱼水情被誉为“海上沙家浜”。
湛江湾的特呈岛,生长着全球罕见的红树林古树群。潮水退却后,每棵都像独一无二的天然巨型盆景。
湛江湾的特呈岛,生长着全球罕见的红树林古树群。
在雷州土角村,潮水落下,红树林的“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招潮蟹探出脑袋横行,挥舞着大螯彼此问候;大弹涂鱼默默地展开背鳍,跳起属于它的舞步;滩涂地上,全球个体数量仅存600余只的极危鸟类勺嘴鹬呆萌亮相,用“饭勺”般的嘴,一铲铲拨开泥土寻找食物;赶海人也纷纷前来,拾获大海给予的馈赠。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海陆交汇间的红树林就像一个奇妙的乐园,拥有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庇护着种类繁多的鱼、虾、蟹、贝、浮游生物及鸟类,潮涨潮落,包裹着来自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信息、物质、能量交流。
勺嘴鹬,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部分飞来中国广东沿海越冬。
位于廉江的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河流如条条银带,交错纵横在密密匝匝的红树林之间,由1000个圆墩绵延出800多米长的红树林栈道是这里的特色,既方便红树林种苗采集和科研,也给游人提供了零距离接触红树林的机会。
海陆交汇间的红树林,拥有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红树林的根系发达,支柱根和板状根有利于抗击风浪,呼吸根和膝状根则含有皮孔以及通气组织,便于气体交换和贮存空气。
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藻植物159种,水体浮游植物97种;栖息着留鸟、候鸟等鸟类170多种。黄昏时分,平静的水面被晚霞染红,倒映着红树林斑驳的光影,外出觅食的鹭鸟纷纷归巢,在红树林上空不停地盘旋。乘一叶扁舟,穿行于红树林内,聆听百鸟啼鸣,格外惬意。
湛江雷州土角村,红树林像一条绿色的巨龙,盘旋在海堤与鱼塘之间。
大潮落下,赶海人也纷纷前来滩涂地,拾获潮水带来的海产品。
红树林作为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在固碳储碳、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6月8日,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签署“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首笔5880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标志着我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正式完成。
湛江廉江安铺,晚霞映红了水面,鹭鸟伫立在红树林旁的浅水滩。
绿水青山不改,金山银山常在。到2025年,湛江计划营造红树林2813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1370公顷,一座“红树林之城”呼之欲出。
傍晚,湛江廉江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河流如条条银带,交错纵横在密密匝匝的红树林之间。
【出品】张俊华 谭仕龙
【策划】罗彦军 曹斯
【统筹】曾强 顾大炜 张由琼
【摄影】张由琼 姚志豪 吴明
【剪辑】姚志豪
【文字】罗一飞 张由琼
【插画/设计】谭唯 潘洁
【校对】刘珺
【审核】李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