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入冬后“卒”不及防?专家提醒:“中风”不只盯着中老年人

2024-11-07 17:08 来源:南方网

  立冬来临,随着气温下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近日召开的“岭南时令与健康”专家媒体座谈会上,广东省卫生健康领域专家对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作出了科普。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大科副主任谭宁: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合理用药

  心梗高发于寒冷天气,特别是温差变化较大的天气。在南方,心梗的高峰期通常出现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但具体时间可能因地区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谭宁介绍了其中原因:“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冬季室内暖气的使用可能导致空气干燥,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冬季人们往往缺乏运动,饮食油腻,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梗风险。”

  谭宁指出,心梗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然而,最近的数据表明,年轻人群中的心梗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心梗的年轻患者中,40岁以下的比例从2000年的10%上升到了2020年的20%。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活动,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

  谭宁提醒广大市民,在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合理调整日常生活习惯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多吃蔬菜水果,控制盐分摄入,减少油腻和高脂肪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户外活动;特别要注重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激动。“合理用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血液检测,谨遵医嘱及时调整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物的剂量。”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邹旭:

  冬季食补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随着天气转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明显增加,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邹旭表示,广东地区气候多雨而潮湿,湿浊寒凉之气容易侵袭机体,易损伤脾之阳气,寒湿困脾,故广东人脾胃基本偏虚弱。正所谓“冬不藏精,春必温病”,他建议冬季进补以食补为宜,可以选择营养丰富的各类食物进补。

  邹旭提醒广大市民,药补需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药物来进补:如,气虚人群,可以选择丹参、黄芪、党参、白术、五爪龙、茯苓等药物;血虚人群,可以适当进补熟地黄、阿胶、当归、何首乌、三七等;阴虚人群,可以适当选择生地黄、枸杞子、西洋参、百合、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等;阳虚人群,可以适当选择鹿茸、杜仲、肉苁蓉、仙茅、巴戟天等。以下几味食材可酌情食用:

  1.三七

  2.丹参

  3.银杏叶

  4.杜仲

  5.当归

  6.五指毛桃

  邹旭表示,健康人群心血管的调节功能较好,一般不容易发病,但也应注意保暖,规律饮食和起居。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翁均婷 潘心怡

  摄制 梁就胜 张全壮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林涛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