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发,去山清水秀的佛冈“数耳朵”

2021-11-20 08:00 来源:南方网

  每到节假日,那些奔波在珠三角各地的打拼者,越来越多地选择来到佛冈的连绵青山,在洗尽铅华的上岳古村,一边数着“耳朵”,一边让时光慢下来。

上岳古村

  上岳古村又称上岳古围村,位于清远市佛冈县龙山镇。据《清远县志》记载:“清远十九福地之上游,地号潖江,中有高峰拔地,古木参天,厥名岳山。在岳山上者称上岳,在岳山下者称下岳。”

  历史悠久

  相传,南宋末年,朱文焕抗击元兵于北江,孤军固守于清远、英德交界处的旧横石,最后殉国,其子朱继贤于兵荒马乱之际选择落户上岳村,从此安居在此,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所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大都是南宋名将朱文焕的后代子孙。

乡贤朝瑞朱公祠

  古村鼎盛于清代,它以人丁兴旺、甲第连绵、族雄势大而名震一方。2008年,该村被列入广东省首批古村落;2010年起,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名村、佛冈县文化旅游名村等。

  布局有致

  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一里二十五户人家。上岳古村最早建成“村心里”,到清朝中期,形成了独特的十八里布局。


上岳古村

  十八里虽建造的年代不同,但都是统一的结构,每个里都呈方形,均有一个门楼和一口水塘,每个里之间有村道互通,在村子的东南西北各建有一个岳楼,以监测敌情,防止匪盗滋扰。

  镬耳如云

  游客们热衷到上岳古村“数耳朵”,数的便是镬耳楼。

  上岳古村37幢108座古民居,一色的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其中,最壮观的便是层层叠叠的镬耳楼。

上岳古村镬耳楼

  镬耳楼也称锅耳楼,因山墙状似镬耳而得名。据考证,镬耳楼起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止于民国初期。过去,这种房子一般只属于出过功名、且家境殷实的家族。上岳古村的镬耳楼屋宇数量之多,为广东省内罕有。

  上岳古村至今保留着28座镬耳楼,几乎每一座都配以讲究的水磨青砖、精美的灰塑、浮雕、木刻,它们器宇轩昂、相互映衬,勾勒出了古村绵延起伏的天际线。

  文蕴绵长

  自立村起,上岳古村取得庠生(秀才)以上功名的160多人,其中进士5人,举人3人,贡生、国学生共40人。上岳始祖朱璧曾任明朝兵部主事、补工部主政,与其孙朱琳被朝廷授予“祖孙乡贤”封号。明清两代有“三代武职”朱镇旻、朱滨官、朱大钧,其中朱大钧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考取武举人后,由朝廷赠与“武魁”牌匾一个。作为古村曾经规模较大的一间私塾,建于明末清初的泗吉堂,依然穿透时光散发着一抹书香。

“武魁”牌匾

  五龙过脊、五龙过阶、独占鳌头……700多岁的上岳古村,如今可一切安好?《广东印记》之“上岳古村”,将和你一起,走进古村,在古巷深处,发现来路,寻找归途。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