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廉洁一生为人民——探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2023-10-10 16:41 来源:南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我们开设“探访南粤史迹 传承廉洁文化”专栏,旨在解读广东廉洁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系列报道将走遍广东,为您展开一幅南粤廉洁文化史迹画卷。

  还未走进位于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远远便看到入口处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所题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他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围绕文物文献征集、典藏科研展示、宣传、教育等博物馆主要职能定位开展业务,目前管理范围约20万平方米。2010年5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中共中央纪委等部门公布为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之一。

  2015年2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以“孙中山与廉政文化”为主题打造了“全国首个孙中山廉政主题展厅”——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孙中山思想及实践”展厅,全面系统展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廉政思想及事迹。

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卢子衡 摄

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卢子衡 摄

  为进一步发挥基地的教育功能,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孙中山思想及实践”展厅内特别策划推出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

  “他毕生倡廉,不遗余力;锐意反腐,至死不渝。他的廉政思想及实践,为后人树立了丰碑,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尤其是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前言中,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了孙中山廉政思想的重要意义。

  孙中山曾手书“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这也是他一生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为人廉洁,立志救国

  “天下为公,官为民仆”是廉政社会的最高境界,孙中山在目睹了满清政治的腐败后,走上了武力反清的道路。在民主革命实践过程中,孙中山逐步形成了他的廉政思想,并为建设清正廉明的民主共和国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在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前,几棵人面树下放置有一排石碑,上写着孙中山廉政思想的名言:“不可居心发财,想做大官,要立志牺牲,想做大事,使全国佩服、全国人都信仰”“择人不求其多,只求矢志实行之人,能牺牲生命自由权利,而为国家生民造福者,乃能入选”。

  再往前走,便进入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展厅。

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内部。卢子衡 摄

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内部。卢子衡 摄

  从展览前言可以得知,孙中山在目睹满清政治的腐败专制后,走上了武力反清的道路。在民主革命实践过程中,孙中山廉政思想逐步成型。

  孙中山廉政思想的形成深受其早期生活经历影响,其祖辈以租耕为生,孙中山故居内陈设十分简朴,1892年至1895年间,孙中山经常住在那里,1912年5月回乡时也在故居居住。

  他曾回忆说,“如果我不是出生在贫农家庭,就不会关心(民生主义)这个重大课题。”

  早期贫困的生活,让孙中山养成了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也为他一生生活俭朴、作风廉洁奠定了基础。

  在香港读书期间,孙中山曾指出,当时“中国官员以贪赃纳贿为常事,而洁己奉公为变例也”。

  爱国的孙中山不断探索如何改变这样的情况,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在兴中会誓词中提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清正廉明的共和政府主张。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记者问孙中山是否携巨款回国,孙中山回答:“予不名一钱,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他筹集回来的资金全部用于革命,从未考虑过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后来四位归国华侨得知孙中山为国家革命操劳一生,自己的生活却无改善,一直在租房住时,执意要捐赠一栋房子给他。

孙中山故居。卢子衡 摄

孙中山故居。卢子衡 摄

  中国同盟会会员温良曾长期追随孙中山工作,他在谈话记录《国而忘私,不断进步》中说道:“有人问中山先生‘你从国外带了多少经费回来的’?中山先生答说‘我在国内没有钱,在国外也同样没有钱,革命经费靠大家帮助’。的确,中山先生的一生,从不为私利打算的。”

  也正是因为孙中山这种“为革命贡献一切,毫不利己”的做法,让他得到众多人的追随和赞赏。

  建立制度,反腐倡廉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专制腐败的清王朝走向灭亡。

  成为临时大总统之后,他生活更加简朴,多穿自己设计的中山装,很少穿价钱昂贵的西装,时刻将“我是人民的公仆,我要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为他人树立了廉洁奉公的榜样。

  孙中山在《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中抨击清政府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指出“此后国家经费,取、给于民”。随后,他批准公布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参议院、法院、总统和国务院等机构的职责以及防止贪污腐败、官吏擅权等作了相关规定。

  临时政府成立不久,他就颁布法令,禁止官吏肆意妄为、防止腐败。从而,从制度层面上开展反腐倡廉。

  曾任孙中山广东都督府副官长、总统府参军兼卫士队队长的李朗如在《关于孙中山先生的几件事》中提到,“中山先生最痛恨贪污的人,他对同志、部属、人民群众都很和蔼可亲,从来很少疾言厉色。但是,对于贪污的人毫不留情。”

孙中山故居。卢子衡 摄

孙中山故居。卢子衡 摄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后,依旧不断与腐败行为坚决斗争。

  今天,在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中,讲述孙中山廉洁故事的视频循环播放,大屏幕两侧写有孙中山名言:“其为国为公,则天下从之;其为己为私,则天下弃之”“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这也是对孙中山“天下为公”理念的生动阐释。

  廉洁一生,人人称赞

  关于孙中山廉洁的故事有很多,在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中,用大面积篇幅介绍了各界知名人士对孙中山的评价。

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内的廉政故事。卢子衡 摄

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内的廉政故事。卢子衡 摄

  中国同盟会会员,著名的爱国华侨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在追忆孙中山时提到:“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孙(中山)先生为革命而在海外奔走的时候,始终不曾坐过头等舱……中山先生在新加坡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他在外面去玩的事情,他总是那么实实在在的样子。”

  中国同盟会会员温良如此评价孙中山:“中山先生一生廉洁奉公,以革命事业为最高目的。”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也提到,关于孙中山廉洁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讲述孙中山日常生活非常简朴的一个故事。

  “据说孙中山全家每日的菜金不过2元,有次他留唐绍仪用午膳,侍卫外出买了一只卤水鸡招待,唐绍仪吃完后,孙中山只好把仅有的咸鱼也拿出来。虽然孙中山生活用度十分节俭,但是他仍惦记着家乡,常寄钱资助翠亨的父老乡亲。”该负责人说。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

  如今,在孙中山的故乡,人们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他、传扬其精神。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每年在孙中山先生诞辰及逝世纪念日都会举行系列大型活动。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卢子衡 摄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卢子衡 摄

  同时,中山市还会围绕孙中山文化资源、名人文化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让观众在系列活动中更立体、全面地了解孙中山的史迹。

  近年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落实与保障系列孙中山文化资源主题展览活动、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为观众提供全面了解与认识孙中山文化资源的学习平台。

  另外,在开发更多更丰富的教育内容的同时,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还加强与全球孙中山纪念地的联系,尤其是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孙中山纪念地、纪念馆的联系,通过展览交流、学术活动交流、教育活动交流等多元形式,拓宽孙中山文化资源传播的受众面,全面弘扬和推广孙中山文化资源。

孙中山故居。卢子衡 摄

孙中山故居。卢子衡 摄

  目前,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已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观众,为中山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走出中山,在上海、台北、广州、武汉、南京等地展出。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孙中山廉政文化元素,以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孙中山思想及实践’展厅和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展览为依托,面向不同社会群体开展展览进社区、展览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开辟出主题‘大思政’课堂,为社会大众传播清风正气,为中山市转作风攻坚战贡献力量。”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出品: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

  监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纪委

  统筹黄学佳 殷剑锋 汤凯锋 胡良光

  采写苑世敏

  摄影/摄像卢子衡

  通讯员郑卉欣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林涛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