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广东阳光充沛,照进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数控铣中国集训基地。21岁的范彪拿着高压水枪,麻利地冲刷加工钢构件上的碎屑。汗珠流过镜腿划过脸颊,滴在领口。白色T恤胸前印着的“World Skills”(世界技能大赛标识)格外显眼。桌上的计时器显示,离“比赛”结束还有1小时。
此时距离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举行,只有不到10天的时间了。作为数控铣项目的冲金选手,模拟比赛是他每天训练的必修课。7年前,范彪误打误撞走上学“技”路,曾一度走到世界最高舞台,但只作为“备选选手”到现场,没比上。
这一次,他再次瞄准世赛,从训练、省赛、国赛一路走来稳扎稳打,从早上8时到夜里12时的备战日复一日。“感到疲倦时,只要想到全力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就会恢复力量。”他说,掌握技能是实现梦想的选择,是报答家人的机会,是美好生活的保障。
范彪正在训练中。
下午5时,集训基地的学生们陆续外出活动或用餐,范彪仍在专心致志调试数控铣床。窗外的热闹和室内机器运作的巨大嘈杂声,似乎没有影响到他。“我把外界的干扰当作比赛模拟,赛场也会有人来来去去、观摩拍照之类的。在这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在赛场上更好保持冷静。”他说。
范彪跟数控铣很有缘分。当年,他以3分之差与高中擦肩而过,是复读还是选择一条不同的路?“中考失利后,我很快调整好自己。虽然应试一般,但我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那就接受现实,想其他出路。在家里人的支持下,来到佛山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技能。因为分数比较高,我选了学校最好的专业数控铣。”他说。
这是利用计算机数字化信息对铣床加工进行控制的一门技术,它给这位年轻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当时学校组织了数控铣项目比赛,我报名参加了兴趣班,老师发现我对于一些难题能够较快想通,找到解决办法,鼓励我走竞赛这条路。”范彪说。
经过两年的积淀,他在各种比赛上表现抢眼,被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教练相中,被邀请转学。“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给了我一个更大的平台,这里产生了多个数控铣项目的世界冠军,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在这里,范彪第一次对世界技能大赛有了憧憬。
训练中,范彪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
成才之路没有一帆风顺。
“范彪是天赋型选手,但有时状态会波动,发挥需要更加稳定。”数控铣项目广东总教练、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林金盛这样评价。2018年,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内选拔赛中,有一场比赛范彪发挥不甚完美,他便一直惦记,进而影响了自己后续的发挥。
“数控铣”是一门精度极高的技术活。比赛时,需要通过编程让数控机器把毛坯打造成跟图纸一样的成品,尺寸误差一般要小于0.01毫米,也就是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不出所料,他憾失全国第一,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意义。作为中国队备选选手,他前往俄罗斯喀山现场观摩世界技能大赛。只能看,不能比。
从此,范彪越发刻苦。“天赋是对数控铣操作的感觉,但它不是全部,后天努力才是最关键的。我花费了更多时间去发现、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操作稳定性,保持高水平状态,保证高精确度。”
他说,每天早上8时准时到车间训练,晚上10时常规训练结束后,还会留在基地复盘自己一整天的训练情况,有些问题还需要加练,一般深夜十一二时才回宿舍。
天天如此,他却乐在其中。“追求匠心,这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我享受这个过程。每天只要一进车间,我就会先沉下心,然后专注地钻研自己喜爱的事情。通过对尺寸的极致控制,把一块块普通的原料变成具有价值的工业工艺品,这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另外,我也十分憧憬站上全国乃至世界最高领奖台,那是一个追求极致的象征,让我十分向往,给我很大动力。”
这样的追求让范彪忽略了很多辛苦。长期训练使他手上布满大大小小的伤口,但他说:“出于安全考虑,加上高精度的要求,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戴手套。训练时我专心操作,弄伤那一刻感觉不到痛。”
范彪还提到,匠心不止是技能实操过程中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也对自己的状态产生了全面的影响。“为了跟上技能学习的步伐,我平时要注重身体锻炼、均衡饮食和自律作息,才能为训练提供充足的精力。这也让我更加积极健康。”
范彪说,追求匠心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
7年的技能学习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范彪的技能水平上,更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之中。“以前交学费主要靠爸妈和姐姐,现在我在学校拿奖学金、参加比赛赢奖金,学费和生活费都可以自己搞定,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不仅如此,在他看来,掌握技能、参加竞赛,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机器越来越先进,更需要懂的人来操作。比如机械手,以前只有两三轴,现在已经有六七轴;随着高精尖工业发展,高端技能人才具有稀缺性;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薪资待遇不断提升。”他说,毕业后不管留校任教或是去企业任职,有信心靠自己的能力让务农的父母生活得更好。奔小康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近在咫尺的现实。
就在不远处,曾拿下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三连冠”的张志坤、杨登辉、田镇基,正作为老师和教练帮助更多人学会技能、学好技能。他们从山村少年一路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成长为年轻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榜样就在身边,也是对范彪无形的鞭策。
从2011年开始,广东连续参加5届世界技能大赛,累计为中国获得15金、10银、12铜和21个优胜奖,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选手斩获的金牌数更是占全国一半。目前,广东加快培育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广东工匠”队伍,技能人才总量为133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3.3%。
“实现梦想、美好生活就在我这双手上。”范彪说。在他的身后,一批批投身技能的年轻人正日夜钻研,以匠心炼精工,用一技之长铺就一条奔向小康的坦途。
一批批投身技能的年轻人以匠心炼精工。
■叮咚快评
靠技能打开小康之门
小康梦想,无数人念兹在兹。然而,梦想通往现实绝非一片坦途,如果没有一技傍身,成就梦想谈何容易?从一定意义上说,技能就是打开小康之门的钥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竞争激烈,只有手握专业技能,才可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诚如正在积极备战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范彪所说:“掌握技能是实现梦想的选择,是报答家人的机会,是美好生活的保障。”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高考的独木桥,也不是每一个过桥者就一定能到达成功。在一个高度工业化社会,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他们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他们在定义大学教育之外的另一种成功选择。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历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大力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培育了一大批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目前,广东已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全省有156所技工院校,技能人才总量达133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43万人,均居全国第一,切实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供给。
没有高技能人才,就没有大国工匠,就支撑不起高质量发展。无论是于个人发展还是于国家发展,都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涌现出来,一起成就小康梦、中国梦。
【报道采写】肖文舸 实习生 原萧晴曾小敏
【评论撰文】丁建庭
【摄影/摄像】石磊
【剪辑】万稳龙
【平面设计】谭唯 吴颖岚 潘洁
【策划】曹斯 郑佳欣 何勇荣
【统筹】张西陆 王良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