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举行的“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上,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营商环境课题组发布了《2019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调研报告》(下简称“报告”),课题组在对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营商环境和投资潜力是高度匹配的同义词。
营商环境良好将促使市场主体活跃,而营商环境良好和市场主体活跃的城市或地区,自然会有较为可观的投资潜力。
深圳市场主体数量全省第一位
广州平均每天新增909户市场主体
报告通过对市场主体数量的分析,展现了珠三角9个城市的市场活跃度。
截至 2019 年 10 月,广东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 1230万户,同比增长 9.62%,比 2018 年末增长 7.32%; 其中企业 528万户,占比 42.96%。
其中,深圳、广州、东莞三个珠三角城市市场主体数量位居前列,深圳市场主体数量全省第一位,达到3221815户。广州不仅市场主体总数排在第二位,增速也排在第二位,达到13.07%;前三季度广州平均每天新增909户市场主体。
数据来源:广东省市场监管局
从市场主体数量看,东莞排在第三位,比佛山多40万户,企业占比比佛山多2/3。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数量也是非多于佛山。截至10 月的数据,东莞外资企业数量排全省第三,达到14795家,而佛山市只有8028家。
外资企业数量全省排名第四位的是珠海。
也就是说,达到万户外资企业,只有广深莞珠四个城市。它们的外资企业数量超过5位数。珠海的外资企业增速较快,是因其临近澳门,积极为澳门及其他葡语地区投资提供便利。
珠海横琴。
虽然市场主体数量、企业占比不是经济统计硬指标,但在营商环境领域,它反映出市场活力、投资潜力和经济质量。
而今年前三季度的传统经济指标也表明,广深两个一线城市的市场仍然保持高度活跃。
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4.6%,反映广州民营经济活力较好。而深圳在吸引外资方面也表现积极,前三季度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665家;在固定资产注册登记类型看,外资投资增长87.8%。
东莞长安虎门两大镇
为何市场主体数量多达11万+
调研期间,课题组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据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统计,市场主体数量最多的镇集中在靠近深圳的区域:长安镇超过11万,虎门镇也接近11万,比最少的镇多出了近5倍。
这些 “邻深片区”因地理优势,率先抱住了深圳的“大腿”,承接住了深圳外溢的产能。
东莞虎门,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旧址已变身楼盘。南都记者 方光明摄
这是一种产业溢出效应的体现。这种核心城市带来的产业溢出效应,决定了他们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关联度。因此,大湾区内的深莞惠、广佛肇这些城市组团,更需要通过提高产业关联度实现整体发展。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的必经之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互联互通”。但目前湾区城市间还处于物理空间的互联互通——即路网、设施的“通”。要上升到服务、市场的通,还需要各城市走得更前。
调研中有专家指出,湾区一体化应有一个区、一座城的概念,同一个区或者同一座城,它的物理空间肯定是连通的,再者它的政务服务、生活配套和产业发展也必须是互通的。
比如,凭借 “广东政务服务网” “粤省事” “粤商通”等工具,企业在广州可以申请佛山的审批事项,对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办事便利程度有很大帮助。
但是,它只是通过包括中台技术等手段实现了办事互通,而广佛之间、大湾区各城市间的政务系统、数据平台仍存在壁垒。大湾区要从物理反应上升到化学反应,需要实现从空间连通向服务连通转变,才能最终实现产业融合、市场融合。
事实证明,哪里率先融合,哪里就有投资机遇
融合,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必然结果。
据南都调研组发现,大湾区不少城市在营商环境改革过程中,已积极地提升在市场融合和规则对接方面的先行先试。
新建设的广州南沙国际邮轮码头。
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要塞的广州南沙,率先与香港市场规则接轨。今年4月,南沙在市场准入环节对标香港公司的注册制,将企业设立登记的行为性质从行政许可改为行政确认。商事登记确认制以申请人实名认证、信用承诺为前提,实行企业名称、住所、经营范围自主申报,实现商事登记从“人工核准”向“智能确认”转变。
今年10月,南沙商事服务进一步扩展到澳门,推出“跨境通”(澳门)业务,澳门企业、居民通过在澳门安装的自助发照终端领取内地营业执照,澳门投资者在南沙开办企业更加便利。
东莞是广东“银政通”跨境商事登记的试点城市,“银政通”跨境商事登记系统可以让香港投资者“足不出户”,在香港的中国银行就能办理东莞的企业商事登记事项。该系统今年9月延伸到欧洲,在巴黎发出一张东莞的企业营业执照。这也是为何东莞外资企业数量排在全省前三位的另一个明证。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货车通关时间缩短近四成,横琴一年新增港澳企业超3000家,带动了大湾区经济发展。
此外,调研组在横琴新区发现,横琴按照打通粤港澳三地之间经济要素便捷流动的要求,对澳门企业投资从事保险、金融、咨询服务等高端商贸服务业有很多利好政策,包括土地空间、政府产业基金向澳门有意愿发展的新兴产业倾斜,比如特色金融、医疗康养服务、科创产业方面倾斜,同时聚焦吸引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
12月10日,由普华永道的罗兵咸永道澳门办公室开设的普华永道粤港澳大湾区西岸服务基地,正式开业。这个服务基地落子在“澳门产业多元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服务基地”,就是瞄准了横琴的融合政策。据了解,十字门基地,目前已有约40家的澳门企业和机构落户。
此外,横琴还在市场规则上对照港澳的做法,如建立了横琴与澳门共建跨境视频调解机制。这意味着,未来异地消费维权合作,将延伸到了葡语系国家。
融合,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趋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营商环境的要求。哪个城市能把握住先机,先行一步,哪个城市就将迎来更大的投资机遇。
出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赵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