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南方网 > 新闻 > 专题推荐 2024上半年 > 聚焦第二十届文博会 > 要闻聚焦

近镜头丨总书记同十八洞村的情缘

2022-04-27 12:34 来源:新华社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时间:

提示信息

字幕
    倍速
      清晰度
        音轨
          倍速正常
          字幕
          音轨
          清晰度

            春和景明,武陵山脉腹地。十八洞村青石铺路、木屋错落,等待前来观光的游客。

            村民石拔三站在自家堂屋前,笑着向外观望。堂屋正中央,一张老照片挂得端端正正。

            在历经8年的脱贫攻坚战中,这个藏在偏僻山谷、一度闭塞落后的苗族村寨名扬中外。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十八洞村和中国其他贫困村一样,命运从此改变。

            这个故事要从那张照片讲起。

            “怎么称呼您?”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我今年64了。”

            “你是大姐。”

            ……

            照片上,总书记与石拔三老人的手紧握着。这段朴素对话,当时在场的每个人都印象深刻。

            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他想多看看真正的贫困村,了解乡亲们的生活状况。

            虽然山奇水秀,那时十八洞村却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闭塞、人均耕地少,群众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

            “总书记进山的路,还是当时在省民委帮助下新修的一条毛路哩。”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说。

            总书记到访时,石拔三一家人住在黑黢黢的房子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5瓦的灯泡。她两个女儿嫁到别村,老伴施齐文长年患病。

            “家里穷没电视看,我根本没认出来、更没想到眼前的人就是总书记。”石拔三不好意思地回忆,那时她只会说苗语,性格内向。可总书记亲切地拉着她的手走进她家小木房,揭开米仓盖子问粮食够不够吃,走到猪栏边看养的猪肥不肥。

            从石拔三家中出来,总书记又来到施成富、龙德成夫妇家探望。在院坝上,总书记与乡亲们围坐,边听边问。谈起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他形象地打比方,要建档立卡摸清每户致贫原因,不能“手榴弹炸跳蚤”。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

            针对十八洞村偏僻、老人孩子妇女多的状况,他提出对策:“还是给你们搞‘几条腿’来吧——一户养几头黑猪、一头黄牛,再养几只山羊,这总能办得成。”这个精准务实的对策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次谈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精准扶贫”,成为脱贫攻坚实践的行动指南。

            路走对了,再不怕遥远。

            十八洞村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让“精准”二字落地生根:建立规范化、程序化机制,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修通了路,精准发展特色产业……3年多时间,这个村全部脱贫。

            十八洞村的变化是一个缩影。8年时间,近2000万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驻村干部,做到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最终成就了近1亿人摆脱绝对贫困的减贫奇迹。

            离开十八洞村后,总书记一直惦记乡亲们。2016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现场,得知村里百姓收入增加、村容村貌大变样,大龄男青年“脱单”有了新进展,他欣慰地笑了。

            如今,石拔三学会了几句简单普通话,还加入了村文艺队。“吃得好、穿得好,日子过得开心。盼着啥时候还能看一看总书记!”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执政者奋进的步伐。4月18日起,新华社开设“近镜头•温暖的瞬间”栏目,精心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

          编辑:杨政芳   责任编辑:廖智晟

          扫码下载粤学习APP

          指导单位:广东省委网信办 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