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也是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之一,越多人了解肝炎、预防肝炎,就越有可能最大限度遏制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如何让病毒性肝炎防治更彻底,严防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发展?近日,南方网粤学习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胰腺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潘卫东,了解关于肝炎的防治知识。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胰腺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潘卫东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黄小殷 摄)
南方网: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所谓的“肝炎”是什么疾病?
潘卫东:现在大家口中所说的肝炎往往指的是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丙肝、戊肝。其中对机体影响比较大的是乙肝和丙肝,因为它们都有慢性迁延的属性,特别是乙肝,治愈难度大,病情有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甲肝和戊肝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对机体表现为急性感染,容易治愈,一般不会有后遗症。
南方网: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与这类患者接触会有被传染的风险吗?
潘卫东:乙肝、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染,少数情况下会通过皮肤黏膜或者母婴传播。所以,与这类患者共餐、交谈等一般社交接触,被传染的概率很低。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患者有口腔溃疡而你又刚好和他一起吃饭也不必过于担心,抽个血检查即可,被感染的概率也很低。社会也应该极力呼吁,消除人们对乙肝、丙肝患者的歧视。
南方网:乙肝、丙肝一定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吗?
潘卫东:乙肝、丙肝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筛查出来,一旦发现及早介入治疗,健康生活,可以极大地降低病情往肝癌、肝硬化发展。病毒感染发展到肝癌、肝硬化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临床上不少患者是在感染乙肝、丙肝病毒后的二三十年才出现肝硬化或肝癌的情况。而病情一旦发展成肝癌,往往病程更长、更难治愈,也不可逆。所以一旦在体检中发现感染乙肝、丙肝病毒,一定要及早介入治疗。
南方网:肝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潘卫东:病毒性肝炎感染肝脏,因此会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道症状,有时还会有低热、腹泻。这些症状大部分与消化系统相关,没有特异性,其他很多疾病也会导致这些症状。
人们常说“肝不好脸色发黄”,其实并不完全准确。一般乙肝、丙肝病毒的携带者或感染者不会表现出皮肤发黄,只有在病情相对较重的情况下才会因为体内胆红素升高而导致脸色变黄。
南方网:目前,乙肝、丙肝在我们的临床治疗中有可能达到治愈吗?
潘卫东:目前临床上,如果在感染丙肝病毒的早期介入治疗,基本能控制住病情,针对性的新特效药可以实现三个月治愈丙肝。而且,这类药物不只是对病毒进行抑制,而是彻底“抹掉”病毒,所以患者在停药后复发率低。我相信随着这类药物的使用,由丙肝而导致的肝硬化或肝癌问题会少很多。
目前也有一小部分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这给更多乙肝患者带来希望。
南方网:在今年的“世界肝炎日”,有什么想要向公众呼吁的?
潘卫东: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是可防可控的。我们要减少重症肝病发生,就要定期筛查,提高诊断率,让所有患者在病情早期都介入治疗。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每年的体检中都要进行病毒性肝炎的筛查。已经感染乙肝、丙肝病毒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定期复查,40岁以上的患者更是要缩短肝肾检查的周期。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黄小殷 实习生 李佳桦
通讯员 罗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