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海洋大国。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以及分布在广阔海域上的1963个岛屿。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开辟出一条又一条向海图强、依海而兴的“航线”,共同鼓起落实海洋强省战略的“风帆”,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增添“蓝色动力”。
为了深入展现新时代“海上新广东”故事,更好地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联合100多名中央和省市重点网络媒体记者以及相关海洋经济领域专家学者、知名网络达人、自媒体创作者等,分东、西、中三条线路探访调研广东14个沿海城市。
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与广州、深圳、东莞接壤,位于湾区核心城市辐射叠加区的惠州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现如今,拥江抱海的惠州凭借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好区位大空间,不单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经济运行整体也是回升向好。
真抓实干,埋头苦干。2022年,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5401.2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一。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014.2亿元,增长5.3%,增速居全省第三。其中,惠州的海洋经济功不可没,占比一直在两成以上。
据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综合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海洋生产总值约114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全市GDP的21%。自2020年以来,海洋经济产值一直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纵观惠州经济结构,海洋经济已成为引领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蓝色引擎”。
11月1日,记者跟随“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惠州,了解惠州如何通过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惠州市。官方提供
今年目标:超140亿元
提到惠州的新型储能产业,不得不提仲恺高新区,20多年发展路,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其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内产业链完善、品类齐全的地区之一。
新型储能既是仲恺高新区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也是仲恺高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发力点。
仲恺高新区定下目标,2023年储能产业集群产值超140亿元,2025年储能产业集群产值达400亿元,总的产能力达95GWh;到2027年储能产业集群产值力争达600亿元,储能电池总产能力争达120GWh。
该区总经济师郑志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也将重点做好项目、技术、平台、场景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项目,打造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二是抓技术,前瞻布局新型电池技术领域;三是抓平台,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协同创新;四是抓场景,持续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扩大应用。
其中,他多次提到:“要支持亿纬锂能等仲恺本土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发挥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链主’企业作用,扶持培育招引具有核心技术的新型电池企业落户。”
“重点依托亿纬锂能、德赛电池项目以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平台,提升新型储能领域共性技术研发、中试孵化、技术应用推广等能力,推动产学研转化,协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创新。”
被他频频提及的亿纬锂能、德赛电池是怎样的企业?又是如何以新型储能产业来助力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市?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推波助澜亮相杭州亚运会
在锂电池多元场景化渗透和底层性能突破的推动之下,船舶已成为动力电池的下一个大型应用领域。
随着双碳政策的驱动加快以及动力电池系统价格的不断下降,纯电动船舶或者混合动力船舶的渗透率正在逐步提升,尤其在城市渡船、观光船、内河货船和港口拖船等领域的使用场景更加清晰。
这给了亿纬锂能广阔的市场。
9月23日,伴随着杭州亚运会开幕,由亿纬锂能供货的“恩波”“暖波”两艘绿色新能源船舶亮相大运河。
“暖波”“恩波”为28米纯电动游船,可搭载乘客120人,采用了亿纬锂能提供的船用锂电池系统,整船锂电池容量共计约559.104kWh,可驱动2台55kW的推进电机。亿纬锂能提供的产品与设计既满足CCS安全认证要求,又保障船舶动力系统在不同复杂工况下的安全应用。
在实现零排放目标、满足长续航需求的同时,亿纬锂能电动船舶此番亮相不仅为杭州亚运会期间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也对国内船舶电动化的产业化、商业化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天上午,采访团走进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在产品展示区内,琳琅满目的电池产品和获奖证书整齐地摆放着。
作为全球锂电池头部企业,亿纬锂能整体研发团队规模和实力在行业内屈指可数,目前已申请超过6300项国家专利。
亿纬锂能储能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蒙玉宝表示,目前全国有超过50%的电动船舶配套亿纬的电池解决方案,累计出货规模超过200MWh。
惠州市。官方提供
“充电”商用海底数据中心
在消费类电池领域,处处可见德赛电池的身影。
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惠州企业主营锂离子电池封装业务及相关电子产品制造、储能系统集成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户用储能等产品和设备。
如今,德赛电池这个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龙头早已在成熟的消费类电池产业基础上,快速切入新型储能领域,推出从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到源网侧储能的成套解决方案及服务,掌握核心技术,聚焦高端客户和产品,打造新型储能业务新增长极。
据介绍,目前,德赛电池年产各类锂离子电池约3亿组,占全球消费类高端锂离子电池市场较大份额,是国内外高端品牌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电池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海南陵水下水的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一期工程采用的便是德赛电池开发的300Kwh数据中心锂电池产品。
“惠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储能产业的发展,在惠州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很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也就是说从上游的原材料开始,到电池的组装加工制造,这个产业链配套是非常完善的。”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庆明向记者介绍。
惠州市政府为了支持储能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到企业。郭庆明表示,德赛电池作为本土企业,他们除了考虑其他地方的布局,还会扎根惠州,加大在惠州储能产业的布局和投入。“未来几年我们预计产能将达到100GWH!”
惠州市。官方提供
从沿江到滨海,向“蓝色”出发
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速。
惠州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提升发展能极和核心竞争力。摒弃零敲碎打、承接低端产业转移的传统模式,走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并成功跨入了全国“万亿工业大市”梯队。
回头看来时路,从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出发,在惠州探索海洋油气化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道路上,惠州大亚湾石油化学工业区是起源,也是强有力的实践。
连续五年,惠州大亚湾石油化学工业区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综合实力已连续10年位居中国化工园区前列;2016年获评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精细化工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2017年获评国家第一批“绿色园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22年获评智慧化工园区。
目前,石化区已实现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2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已落户项目114宗,总投资3252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90%。
园区内,国企、外企、民企同台竞技,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包括中石化、中海油、国家能源集团、壳牌、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投资项目53宗。
走访当天,记者来到石化区内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建设现场,站在观景台远眺,入目的是规划整齐的巨大储罐与纵横交错的管廊,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据悉,这是埃克森美孚一期项目,目前整体完工超过80%,计划今年年底部分公用工程可以竣工。明年3月份大部分装置安装完成后就开始做试生产准备,到12月年底装置采用倒开车(下游装置先开)最后开到乙烯装置基本上就可以投产了。
“按照之前的估算,如果达到完全反复生产的话,它的产值会超过300亿,预计可以做到390亿。”大亚湾区石化能源产业局石化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建波介绍道。
采写:奥一新闻 刘婕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