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许萌萌 张彦瑾)前不久,广东省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惠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014.72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居全省第三、珠三角第二。其中,海洋经济占比在两成以上,对引领惠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蓝色引擎”作用。
11月1日,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记者跟随“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惠州,探寻惠州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大亚湾畔谱新篇,石化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在惠州大亚湾石油化学工业区(下称“石化区”),记者看到,工程车不断进进出出,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据大亚湾区石化能源产业局石化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建波介绍,该项目总体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其中,一期项目整体完工已超八成,今年年底部分通用工程可以竣工。待2024年3月份大部分装置完成安装以后可做试生产准备,2024年12月底装置采用倒开车(下游装置先开),最后开到乙烯装置基本上就可投产。“如果达到全面生产的话,它的产值会超过300亿元,预计可达到390亿元。”
石化区规划面积32.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约23平方公里。极佳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石油化工企业来这里“落户”。
除埃克森美孚外,恒力(惠州)产业园首条PTA生产线于今年3月一次性投料开车成功;总投资约521亿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也已于5月份开工。
目前,石化区已聚集13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家化工企业,实现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2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石化区实现产值2425亿元,同比增长28.1%。
新型储能产业活力迸发,为海洋经济“添动力”
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方式有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与用电需求峰值不匹配的情况,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记者在惠州德赛电池有限公司惠南工业园了解到,该公司生产的超大号“充电宝”能将电能储存起来,提供电网侧的调峰、调频,用户侧的削峰填谷、工商业储能等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经过储能调节,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得已解决,甚至可以将储存的电能远距离传输,将地广人稀,用电需求少,但风电、光电资源丰富的地区的资源“分享”到用电需求大的地区。
据储能业务负责人郭庆明介绍,随着近几年海洋清洁能源的发展,配套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有望在2030年可以达到600GWh(GWh为功率单位,1GWh等于100万度电)。“今年我们参加欧洲智慧能源展和北美清洁能源展,向全球的同行跟客户去介绍相关产品,大家是非常感兴趣的。目前来讲是达成了很多合作意向。”
同样为海洋经济“添动力”的还有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亿纬锂能”)。9月23日,伴随着杭州亚运会开幕,由亿纬锂能供货的“恩波”、“ 暖波”两艘绿色新能源船舶亮相大运河。
目前,亿纬锂能已拥有包括电芯开发、Pack开发等多项船舶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将助力电动船舶市场的发展。
以临海石化为龙头,以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临海清洁能源为重点发展产业体系,惠州不断迈出海洋发展的新脚步,自2020年以来,海洋经济产值一直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
今年初,惠州发布《惠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5%,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2亿吨以上。一幅“海洋强市”建设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