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民族节日活动中进行文艺表演。胡小琴 摄
初冬时节,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体育馆布置一新,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的“盘王节·耍歌堂”瑶族文化艺术活动,届时我省瑶族群众将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在56个民族齐全的广东,民族地区变化日新月异,到处一派勃勃生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截至目前,我省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民族工作关乎大局。近年来,尤其是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广东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大力扶持壮大特色产业,让民族地区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便民服务,不断加强民族地区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曲新时代民族地区振兴发展的新乐章在南粤大地奏响。
每年召开一次民族地区现场办公会
广东全省现有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3个民族自治县,以及7个民族乡、389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主要集中在粤北山区。“由于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环境约束等多方面原因,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全省。”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说,落后面貌单靠民族地区自身力量是难以改变的,必须采取扶持政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坚持高规格部署推动——
去年5月,全省推动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工作现场会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召开,会议对推动我省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并针对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帮扶工作体制机制。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将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工作列入“1+1+9”工作部署专项督查计划。
一以贯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省委、省政府因时因势调整民族地区工作部署,2015年以来,先后出台两份含金量高的政策性文件,着力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强特色产业、推进美丽特色村镇建设等方面推动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
广东还加强法治保障。从今年6月1日起,《广东省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条例》正式施行,将推动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为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5年来,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推动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同时,建立起省领导挂点联系制度,每个民族自治县由1位省领导挂点联系,促进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此外,有关地市、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帮扶成效还被纳入乡村振兴工作考核,由此构建起多方联动工作格局。其中,民族地区所在市党委、政府每半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民族地区发展工作;广州、深圳、东莞分别对口帮扶清远、河源、韶关市民族地区,帮扶力度逐年加大;2019年起,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设立定向支持民族地区的捐赠资金类别,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民族地区扶贫济困事业。
全域旅游和特色产业成绿色“引擎”
从二广高速驶入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一路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类似优美的生态环境在我省民族地区随处可见。
我省三个民族自治县都处在北部生态发展区,走绿色发展之路是题中应有之义。综观我省民族地区近年来振兴发展探索,各地既有相似的思路,如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生态旅游业等;又有差异化的路径,如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等。
在民族自治县,重大项目、总部经济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东阳光、步步高等龙头企业多期项目追加投资;中国供销·粤北农特产品电商物流商贸城项目落户乳源……在总部经济的带动下,乳源GDP连续多年排在韶关全市前列。其中,乳源东阳光已建成电子材料、氟氯新材料、锂电新能源材料、制药、健康养生等产值超百亿的产业群,成为韶关绿色高端制造业标杆。
生态农业、全域旅游成为绿色双“引擎”——
稻田养鱼是连南农耕文化的传统之一,养殖方式与现代农业的绿色理念不谋而合。前些年,连南打出“稻田鱼文化节”的品牌,吸引来更多游客,稻田鱼的价格也随之上涨。目前,该县有养鱼稻田近万亩,带动数千养殖户增收。
追寻红色足迹、漫步竹林小道、品尝特产美食……凭借森林覆盖率98%等优良的生态资源,连州市三水瑶族乡新八村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地。
在民族地区乡村,传统优势资源被发掘出来,转化为成规模的特色产业——
“我把土地出租种金银花,租金加上其他项目的分红,一年收入有3万元。”清远阳山县秤架瑶族乡大陂村村民刘永祥掰着手指头说。秤架瑶族乡中药材资源丰富,近些年正打造岭南药材基地。去年,大陂村引入乡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整合800亩土地种植金银花,给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河源东源县漳溪畲族乡鹊田村,一路看到田里水稻金黄,山上的茶树青翠欲滴,茶树下鸡鸭成群。“我们养猪、鸡、鸭,还种百香果,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该村贫困户曹雨丽脸上洋溢着笑容。
俗话说:“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这些年,我省民族地区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让农民拥有一技之长。
“这是刚收的蜂蜜,你们尝尝……”肇庆市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黄翰村村民马赏序常把自家农产品分享给左邻右舍。他用学到的农业技术养起了鸡和蜜蜂,一家三口年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
“现在我们县里,通过‘粤菜师傅’工程培训的厨师月收入普遍达到3000到5000元,通过‘南粤家政’工程培训的上岗人员每月收入普遍在4500元以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长冯红云说,“希望以后壮乡瑶寨走出更多技能人才!”
民族地区群众享受高质量便民服务
从去年4月开始,“粤省事”平台新增少数民族特色服务和少数民族旅游服务专区,提供旅游信息查询、多个民生事项便捷办理等服务。这是我省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用‘粤省事’办事,比以前方便多了。”惠州市委办驻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第一书记刘艳军说,“村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通过专区办理养老服务事项,高考考生也可以在平台上申请资助。”
今年高考,上东村出了16个大学生,村民们奔走相告。我省这些年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目前3个自治县和7个民族乡已全部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县(乡)”。“省里还出台政策,为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提供保障,许多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因为省里的资助政策而圆了大学梦。”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说。
民族地区群众就近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渴望,如今也变成了现实。
“我在怀孕期间做检查都是免费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瑶族村民万小莹说。在乳源,所有符合生育政策的农业户籍孕产妇在产检费用上都享受减免。
医疗条件也今非昔比。在连南,该县人民医院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用云技术打造省县镇医联体模式,让山区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和服务;在连山,县域内住院率从2015年的65.5%上升到2019年的90.9%,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足不出户购物、收快递也实现了。我省3个民族自治县已全部实现通高速公路,公路密度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依托农村淘宝菜鸟物流体系,“三通一达”主流快递到村入户已成常态。
生活条件好了,人居环境也要跟上。俯瞰我省民族地区,一个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正连成片。
漫步在韶关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可以看到村民将自家宅前院后的闲置土地,改造成花园、果园、菜园、游园,不仅住得更舒心,也让村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
今年农历七月初七,一年一度的壮家“七月香”戏水节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蒙洞村举办。当天,通过央视频等平台直播,该村吸引不少“流量”。从七年前的“脏乱差”到如今的瓜果飘香、山清水秀,蒙洞村实现蝶变。
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地区使命尤为重大。
据省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大力挖掘整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乳源“盘王节”、连南“耍歌堂”、连山“小长鼓舞”等29个文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有19个村庄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文化为民族地区振兴赋能。连南自2009年起举办中国(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暨瑶族“盘王节·耍歌堂”活动,以其浓郁的瑶族风情,每年吸引超过10万人次游客参加。活动期间,瑶族男女老少穿上民族的节日盛装,邀请各族游客载歌载舞。那一刻,大家有着共同的心愿——
“愿五谷丰登、百业兴旺,日子越来越红火!”
数读
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19年
GDP
连南、连山、乳源GDP分别为53.46亿元、34.19亿元、94.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07%、7.31%、4.47%
收入
2019年,连南、连山、乳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257元、13888元、15817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46%、9.85%、10.3%
旅游业发展
连南
全县接待游客350.1万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综合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4.5%
连山
全年共接待游客146.73万人次,增长21.2%;带动旅游消费7.79亿元,增长22.1%
乳源
全年旅游接待人数563万人次、旅游收入49.7亿元,分别增长10.7%和12%
南方日报记者 王聪 通讯员 粤民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