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蛇口港码头,一艘正在吊装集装箱的货轮。记者 鲁力 摄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中国坚持开放发展,就必须培养更多熟悉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全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中心广州分中心副调研员甘露代表表示,中国不仅要做国际规则的执行者和追随者,还要争当制定国际规则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我曾26次随中国海关代表团出征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竞技场,见证了中国从应用执行到参与引领的巨大变化,也明显感受到中国的大国担当。”她以自身经历为例表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更好地发展,自己将努力为培养更多既懂海关归类规则、又有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出贡献。
“在白天鹅工作了13年,我透过这扇开放的窗口,见证了改革开放给广东乃至中国所带来的变化,开放也将继续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积极的影响。”白天鹅宾馆高级宾客关系经理张丹凤代表以自己的工作为例,认为这两年来,不少国际重大活动在白天鹅宾馆举办,让她感受到国家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放、越来包容,“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加速形成,不仅将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还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十九大报告还指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广东中泰家具实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培训主管程祖彬代表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必将推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开放,企业将得到新的发展契机,市场变大了,产品也将同步升级,最终带动整个产业联动升级发展。
广东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成代表表示,广东国有企业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省属企业责无旁贷,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特别应立足于香港、澳门的国际化窗口,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
针对十九大报告提到的“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李成表示,要加强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中的优势,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广东国有企业要打造成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主力军,更好发挥经济基础服务性作用”。
■南粤实践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广东担当
波澜壮阔的珠江口,港珠澳大桥一桥飞架,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的全新格局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成型。
“这是您的港澳台企业批准证书,编号0001。”澳门企业家丘玉珍至今仍记得五年前在横琴拿到这张证书的情景。5年来,随着横琴口岸24小时通关开放、单牌车进出横琴等一系列创新措施落地,一大批像丘玉珍这样的企业家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截至目前,在横琴注册的港澳企业累计达到1716家,是5年前的近10倍。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广东改革开放步伐坚定向前。5年来,广东加快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瞄准欧美发达国家引资引智引技,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快构建具有更强竞争力和自主性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仅去年,就引得思科、苹果、高通、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或增资扩产;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15.8万余家,居全国目前11个自贸试验区之首;新业态跨境电商2016年进出口达228亿元,规模居全国之首。
开放引领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逐浪前行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第一”对广东来说并不陌生。
10月17日,首次披露的2017年前三季度广东外贸外资数据令人振奋——全省实现货物进出口4.93万亿元,增长11.0%,均创2014年以来同期新高,规模居全国第一;全省实际吸收外资169.6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达18.4%,规模居全国第一。
两个“第一”背后,是广东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迈步前行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加快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把重点从规模扩张转换到“稳份额、调结构、增效益”上,不断扩大开放的同时,推动广东从外经贸大省向外经贸强省转变,创下了多个重要节点:
——2016年,我省一般贸易实现历史性跨越,进出口占全省比重从2012年的33.4%提高到43.6%,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占比;服务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064.8亿美元增长到1481.6亿美元,首次跃居全国首位。
——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等一批国家级外贸新业态试点先后获批复认定,2016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28亿元、增长53.8%,规模居全国首位。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广东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引领门户和主力省地位进一步确立。
“引进来”喜讯不断——
思科、通用电器、西门子、巴斯夫……广东全面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同时,强化在园区规划建设、开发运营、产业发展等领域合作。随着吸引外资的“强磁场”逐渐形成,一个个世界500强、一批批行业龙头纷纷对粤投资或意向投资。
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存量外资规模4132亿美元,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广东实际外资达768亿元人民币、增长17.7%、增幅在沿海主要省市中位列第一。
“走出去”同样令人瞩目——
东方电气设计制造的我国首台拥有自主产权核电低压加热器被运往法国;亿航制造的全球首款可载客无人驾驶飞机“亿航184”亮相迪拜,华讯方舟研发的世界首块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有望全球应用……一批“广东品牌”在全球市场脱颖而出。
“在全球贸易近年来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广东的国际市场份额却逆势上升,这说明广东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进一步增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说。
开放探路
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层次
今年3月31日,随着深圳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子平台2.0版的正式上线,该市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边检总站、海事局等部门向此平台开放数据交换接口,企业仅需一次性递交全部材料,即可实现船舶进境和关检货物“一次申报”。
“放行时间从1天缩短到1小时。货物申报数据项减少1/3,船舶申报数据项减少80%。”在前海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员工王颖昱说。
这发生在广东自贸试验区的一幕,正是广东积极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缩影。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广东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挂牌以来,在制度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促进高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先行先试,制度的创新在这里探路前行——
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片区就推出76项制度创新成果,平均2.38天推出一项,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284项,全国首创或领先就有110项;2016年,横琴的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模式入选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2015年,南沙在国内率先推出跨境电商商品质量溯源平台,检验检疫首创“智检口岸”实现24小时无纸化便捷通关,口岸货物通检时间进口缩短3.5倍,出口几乎“零等候”。
红利释放,创新的活力在这里不断迸发——
仅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每平方公里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达33.03亿元,经济密度在全国各自贸区中最高;横琴新增企业占珠海市新增总量的50%以上;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14个季度排名广州市第一。
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15.8万余家,居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第一位;中远海运、中铁建等大型企业在区内设立了300余家总部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设立超过340家企业。
“未来,自贸区应加快从‘对外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变。重点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方面继续加大试验。”中山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说。
为加速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双向流动,广东以自贸区为着力点,加强构建枢纽网络和功能平台。
砥砺奋进,美好的图景在这里铺展开来——
开通214条国际班轮航线,全球排名前20的班轮公司均在区内开展业务;金融机构快速集聚,累计入驻各类金融企业4万余家,成为全国最大的创新金融和类金融企业集聚地;
贸易新业态蓬勃,区内跨境电商备案企业超过1500家,进口额51亿元,同比增长173%;
广东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率先在全国实行国内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改革,企业注册时间由10多个工作日减至最快2个工作日……
踏上新征程的广东不断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层次,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开放新局
从“一带一路”到“粤港澳大湾区”
今年4月,随着一声汽笛鸣响,火车车轮滚滚向前,满载着集装箱的中欧班列X8426从东莞石龙出发,开往俄罗斯卡卢加州沃尔西诺。
作为广东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石龙项目已逐渐成为广东贯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潜力巨大。
在蛇口港,招商局集团的货轮满载货物,鸣笛起航。2016年,招商局在18个国家、35个港口布局港口网络,加快复制“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也成效明显。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由招商局建设、管理、运营的科伦坡港南集装箱码头2016年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成为整个南亚区域港口行列的新亮点。
开放风起帆张,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给广东带来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广东全面服务国家战略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逐步建立,推动招商局集团、中交建、中铁建等重点企业以自贸试验区为支点,投资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目前,华为、中兴、中广核、招商局国际等大批企业项目均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
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广东在全国率先制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并全面推进海陆空跨境战略通道建设,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年均增长6.3%,占比从2012年16.5%提高到2016年的20.7%;对沿线国家实际投资年均增长36.4%。
为全面推进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广东还创设并成功举办3届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共有近4000家企业参展,签订项目1800多个、金额5833亿元。
开放正当其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给广东打开了新的空间。
在珠江口,一幅崭新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伶仃洋上,蛟龙腾跃,港珠澳大桥将粤港澳三地紧密相连。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组成,是我国建设“湾区经济”的先行区,外向型程度高,内部联系也日益密切,有望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竞争,成为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
从“一带一路”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正在把握全新的时代机遇,强化与港澳的更紧密合作,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合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广东将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全国提供有力支撑。
■典型样本
通关通检进入“读秒”阶段
京东、天猫、唯品会、苏宁云商……走在广州南沙,这些广为人知的标识不时映入眼帘。随着南沙成为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买遍全球”和“卖遍全球”变得更加便利,企业纷纷抢滩布局于此。
“消费者上午订的‘全球购’货物,最晚第二天上午即可送达。”京东南沙的负责人邓涵说。
广东南沙海关副关长刘作仁介绍:“通过实现跨境电商的标准化自动化报关、无纸化智能化通关,95%以上的跨境商品实现通关‘秒放’。”
进入“读秒”阶段,澳门食品首次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入南沙的情景让人记忆犹新——今年8月,一辆粤澳两地牌照货柜车在南沙跨境电商监管查验中心停靠,工作人员将车上首批澳门产食品卸下,单件货物数十秒即完成通关通检获准放行。
据统计,跨境电商“南沙模式”经过两年多不断优化升级,目前商品平均通检时间已缩短至105秒。以糕点类食品为例,消费者下单后,企业只需要在网上申报,货物到港后当天即可完成检疫通关,单件货物查验最快只需6秒。
目前,马士基、中远海运、地中海航运等全球排名前21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已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开展业务。数据还显示,广东自贸试验区已经建立30个“无水港”业务点,开通213条国际班轮航线,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功能进一步凸显。
南方网全媒体特派记者 肖文舸 苏力 吴哲 郑佳欣 后方联动 张玮 黄少宏 王轲
统筹 戎明昌 陈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