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糖尿病人能吃冰激凌?”网友灵魂发问,医生们的回应是……

2024-11-14 21:10 来源:南方网

  近日,在糖尿病与糖的话题中,有网友在“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发出一连串提问等留言引热议。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特邀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的专家,从医学的角度为网友答疑解惑。

  【特邀专家】

  陈   宏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杨   力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

  陈容平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教授,医学博士

  一、冰激凌是低GI且糖尿病人可以吃?

  食物GI(GI即升糖指数,反映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受很多因素影响。譬如,任何一种食物的GI都可能因烹饪、混合、形状、密度、分子结构、纤维含量和食品加工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异。目前一些制造商正在使用GI符号作为营销噱头,他们可能会添加廉价脂肪来降低血糖值,然后在包装上使用低GI符号。

  根据市场调查,普通冰激凌的升糖指数(GI)为61,属于中等GI值。即使标注为低脂的冰激凌,其GI值亦可达51,虽然相对较低,但仍然不能算作是低GI食品。陈宏教授向南方网记者强调称,冰激凌其实是成分复杂的食物,如果只是冰和奶,问题不大。但市面上的冰激凌大多都富含糖、脂和各种添加剂,热量高、GI亦高,实在不适合糖尿病病友食用。即使是代糖等,现不主张多食,因为代糖亦有热量,且易加重脂肪肝,于身体无益。

  因此,冰激凌并不是糖友优选推荐的食物选择。

南方医院大学珠江医院开展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教义诊现场 通讯员供图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开展2024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教义诊现场 通讯员供图

  二、嘴馋想吃冰激凌,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糖友们吃冰激凌!因为它们除了含糖高,脂肪含量也不低,其中的反式脂肪酸更是对健康不利。如果偶尔想吃个冰激凌解馋,在征求主治医师的同意,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量吃低脂低糖的冰淇淋别忘了!同时加强血糖检测

  陈容平教授建议,糖友们可以学会看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选择生牛乳制品、零蔗糖、热量和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的冰激凌。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不要超过25g(约半个鸡蛋),并且尽量在两餐之间食用避免与正餐一起食用引起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吃冰激凌后,即要减少当天脂肪、糖类等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同时增加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小步快走等,帮助加速糖和脂肪消耗,维持血糖稳定。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管住嘴最生动的体现。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合理控制总热量,保证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以及适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控制脂肪、胆固醇摄入量,保持清淡饮食。用“五步骤”判断现有体重情况、计算标准体重、确定体力活动强度、查找每日需要的能量水平、计算每日所需总能量计算每日总热量,使用“食物交换份”根据总热量设计每日食谱,选择“蔬菜—肉类—主食”进餐顺序放慢吃饭速度少食多餐

  三、年龄越大越吃不了糖?

  年龄越大越吃不了糖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胰腺功能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胰腺处理糖的能力会逐渐下降,导致血糖更容易升高。

  ②早期糖摄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生命最初的1000天内(包括胎儿期和出生后的头两年),糖类摄入较多的人,在成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更高。这意味着,早期过度摄入糖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③代谢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减慢,导致摄入的糖分更容易转化为脂肪储存,而不是被用作能量消耗,这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④慢性疾病风险增加: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比较高,这与年龄增长和慢性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⑤生活方式变化: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运动量减少、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中青年甚至青少年的高血糖患病率也在增加。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糖的代谢能力下降,早期糖摄入的影响,以及慢性疾病风险的增加,都可能是年龄越大越吃不了糖的原因。

  【专家特别提醒】

  糖尿病乃慢性病之王!如果不加以科学的管理,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超过61%,10年以上高达98%。据有关数据显示,有约30%的肾衰竭、50%的失明、60%的截肢,均是由糖尿病导致。然而,相比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有着更为庞大的群体,我国约3.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庞大的后备军。

  “糖尿病前期”介于两者间高血糖状态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2015至2017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

  杨力教授解读说,糖尿病前期的定义是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在6.1至7.0之间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在7.8至11.1之间,前者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后者称为糖耐量减低(IGT)二者混合状态称为糖调节受损,均属于糖尿病前期。另外,ADA的指南把糖化血红蛋白5.7%—6.4%也作为标准之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也可以同时检测胰岛素,以了解胰岛素抵抗情况。

  如何测量血糖,判断是否“糖尿病前期”?

  诊断糖尿病前期,必须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的测定结果应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可准确测定血糖水平。血糖仪因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成为现代人测血糖的重要工具,但它与血浆葡萄糖水平存在一定误差不能作为诊断的标准只能用于日常监测以及早期筛查

  “糖尿病前期”常被忽视!

  在糖尿病早期阶段,糖友除了血糖偏高以外,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仅有轻微的反应性低血糖症状,表现为容易餐前饥饿,这也让糖友们放松警惕,但临床研究发现,64.5% IFG+IGT个体33.0%IFG个体33.8%IGT个体将会在6年内转变为糖尿病,并与年龄和体重指数BMI有极大的联系。而且,在糖尿病前期,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的并发症风险也显著增加。因此,早期筛查、干预糖尿病前期,对于预防、延缓发展为糖尿病至关重要

  运动饮食建议,改善“糖尿病前期”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前期”干预措施中最基础、最重要、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肥胖或者超重患者,通过减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延缓糖尿病前期发展到糖尿病。

  对于如何干预“糖尿病前期”,杨力教授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设定目标:除血糖指标外,体重、血脂、血压、尿酸等代谢指标也要重点关注,一般使超重或肥胖个体的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kg/m²,或体重至少下降5%—10%,能达到预防2型糖尿病的作用。

  其次,制定措施:一是饮食上控制总体热量摄入,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kcal,选择低升糖指数、高膳食纤维、低热量、低脂肪、低盐的食物,以及摄入充足的蔬菜。避免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保持饮食均衡;二是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三是戒烟不建议饮酒四是要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对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困难者也可考虑采用药物干预,具体应到医院咨询专科医师。

营养及运动指导原则。 来源于《高血糖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运动指导原则。 来源于《高血糖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蓝娟

  图片摄制 蓝娟

  通讯员 饶宇辉 韩羽柔 卢钰仪

编辑:吴潜之   责任编辑:林涛   校对:梁洁萍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