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中,瘢痕的特殊类型——瘢痕疙瘩,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身体的正常活动。瘢痕,多由皮肤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及不良刺激引起的,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外部损伤、昆虫叮咬、烧伤、手术损伤、皮肤穿刺、痤疮等。3月27日,记者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了解到,针对瘢痕目前有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生长于跨关节部位,会影响关节正常运行
瘢痕根据其性质和形态大致分为: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属于瘢痕的特殊类型,它的生长超出原有皮损范围,凸出于体表皮肤。常表现为紫红色、暗红色、淡红色等颜色改变,并常伴有疼痛、瘙痒不适,常常给患者们带来外观、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困扰。
瘢痕可以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但瘢痕疙瘩最容易生长于皮肤张力区域,如前胸、肩膀和跨关节位置。若生于头部、耳部、颈部等身体的暴露位置,则极其影响患者外观观感;若生长于跨关节及关节活动度大的部位,则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正常运行。
虽然不同种类瘢痕形成及诱发因素有共同之处,但不是所有凸出来的瘢痕都叫瘢痕疙瘩,临床医生诊断瘢痕疙瘩通常要满足以下条件:皮肤损害超出原有的损伤范围并向周围正常皮肤侵犯;病程超过9个月而无自发消退征象;外科手术切除之后又复发。
现有治疗瘢痕疙瘩的途径多种多样,但大都通过减少炎症这一方式来发挥作用,目前暂未能发现根治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案。其尚未明确的发生机制及高复发率为治疗带来了挑战,目前的治疗方案均以降低复发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外观为主要目的。
中西医联合治疗有效控制瘢痕进一步生长
中药外用辨证治疗瘢痕疙瘩,以中药制剂外敷或涂擦,减轻增生,止痒止痛。常用中药提取物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可活血消肿。
药物治疗是目前采用广泛的治疗方案之一,通常使用注射器将药物直接注射于瘢痕疙瘩部位进行病灶内注射治疗。常用药物有类固醇激素(如曲安奈德、倍他米松等)、5-氟尿嘧啶、博莱霉素等等。
压力疗法通过调节张力影响伤口愈合过程,减少内部灌注和氧气供应来降解胶原,并改变成纤维细胞活性,从而减少疤痕生成。压力疗法可通过石膏模具、压力耳环和定制夹板等多种材料实现加压治疗。疗效优劣取决于瘢痕位置,躯干和肢体区域更适合加压治疗。瘢痕贴因其临床应用广泛且便捷,为大家熟知。
放射治疗已被广泛用于防止瘢痕疙瘩切除后再生的辅助治疗。目前被用作病理瘢痕治疗的辅助治疗主要有三种放射治疗方式:电子束治疗、近距离放射治疗和X射线治疗,而浅层放射治疗被认为是适用于治疗瘢痕疙瘩的重要途径。手术切除后联合放疗仍然是防止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复发的一个有效选择。
手术切除瘢痕疙瘩的目的是减少该区域的张力,清除范围及体积较大的病变并改善由于异常瘢痕组织导致的区域活动范围受限。手术治疗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案,但一般建议瘢痕疙瘩体积过大、瘙痒及疼痛等症状明显以及迫切希望使用手术治疗方案的患者采用,且采用单纯的手术治疗方案,后续瘢痕疙瘩的复发率非常高。术后联合其他类型的药物治疗常被认为是能够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有效途径。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王子瑜 黄小殷
通讯员 安俊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