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健康科普

防癌,从一次筛查开始!肿瘤早筛早查,这些人群尤其要注意 →

2025-04-26 12:58 来源:南方网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数据显示,通过早期筛查,全国目前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较十年前提升至43%,取得了重大突破。4月25日,记者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了解到,来这里体检的张女士通过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发现右肺存在一处10毫米的磨玻璃结节,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原位肺腺癌,并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完全切除了肿瘤,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5%。这个案例为我们揭示了肿瘤早期筛查在癌症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早期筛查:改写肿瘤结局的“时间密钥”

  有研究发现,肿瘤的侵袭性与发现时机紧密相关:早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高,侵袭性较低,往往局限于原发部位,通过及时治疗,治愈率较高。而晚期肿瘤则常伴随血管生成、免疫逃逸等恶性特征,癌细胞可随血液或淋巴液扩散至全身,治疗难度大幅增加,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

  不仅如此,早期肿瘤治疗费用约为晚期肿瘤治疗的1/3,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早期肿瘤患者受损器官功能保留相对完整,术后康复快,对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着显著意义。

  精准筛查:因人而异的“健康密码”

  肿瘤筛查并非“千人一面”,而是需要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遗传背景、地域环境等因素,量身定制筛查方案。

  例如:

  60岁以上的人群应把肿瘤筛查项目作为体检项目;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如吸烟史、家族史者),建议40岁以上每年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

  乳腺癌筛查则推荐40岁以上女性进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

  两广地区尤其警惕鼻咽癌的发生;

  胃癌高发区人群应结合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

  经常有粪便性状改变、便血的则需肠镜检查;

  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石化、化工、染料等)、射线工作者(如医疗、核能等)等,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致癌因素,也应定期进行肿瘤早筛。

  技术革新:AI与液体活检技术重构筛查未来

  CEA、AFP 、CA199、CA125等肿瘤标志物是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浸润或转移时的重要活性物质,对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监测和预后评价等有重要的意义。超声、CT、MRI、PET-CT等医学影像技术,也是常规的检查手段。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创新,AI和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早期筛查中逐渐显示优势。与传统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在各类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无创、快速等诸多优势,尤其适用于难以取样的肿瘤。这一技术的出现,为肿瘤早期发现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思路。同时,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也在筛查领域大放异彩,AI自动快速分析CT影像,能辅助识别微小结节,进一步减低漏诊率。

  《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肿瘤早期筛查与我国优秀传统医学理念如出一辙。根据《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直到2030年,我国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须突破80%。

  肿瘤早期筛查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次对健康认知的升级。从低剂量CT到液体活检,从个性化方案到AI赋能,现代医学正为人类提供更多“防癌利器”。

  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应主动了解并参与肿瘤早期筛查,让科学筛查融入全民生活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在抗癌的征途中,为生命赢得更多曙光,书写更多生命奇迹。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王子瑜

  通讯员 安俊停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于艳彬   校对:赖玉清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