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简介
王锐,男,汉族,199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丰宁人。2009年12月参军入伍,现任南部战区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突击车车长。王锐先后11次打破训练纪录、7次夺得比武金牌,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驾驶、通信、射击、修理样样精通,先后考取特级驾驶员、特级无线电通信手和一级射手,成为全军取得“两个特级、一个一级”的最年轻、兵龄最短的两栖装甲尖兵。2017年8月,王锐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同年当选为十九大代表。
201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广州战区陆军部队,亲临演兵场观看实弹演习,他健步登上王锐驾驶的809战车,详细了解装备的战技术性能。望着习近平主席亲切和蔼的面容,握着习近平主席温暖有力的手,王锐内心升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神圣感、使命感。
王锐,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两栖装甲突击车车长,在各项训练和任务中,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无所畏惧、攻坚克难的意念和行动,诠释了一名战士在强军路上精武报国的忠诚和担当,是人民军队血性胆气的生动写照。
在王锐眼里,冲就冲在最前面,干就干到最好。他将自己磨炼成铁甲尖兵,把“手中活”练成“必杀技”,在军队转型中练出了“一专多能”,一次次书写现实版的“士兵突击”。当车长是全能车长,当班长是优秀班长,当教练员是金牌教练员,王锐,不愧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缩影。他把强军报国作为人生追求,忠诚投身强军实践,书写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风采和荣光。
全军最年轻的“双特”两栖装甲尖兵
入伍以来,王锐创造了一名士兵的精武传奇:入伍第一年,他是全师唯一编车参演的列兵;第二年成为唯一拿到驾驶专业一级的上等兵;第六年,通过驾驶专业特级考核,成为集团军年龄最小、兵龄最短的特级驾驶员;此后,陆续通过通信专业特级考核、射击专业一级考核。精通驾驶、通信、射击三大专业的王锐,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双特”两栖装甲尖兵。
特级,如同拳击手的“金腰带”、飞行员的“金头盔”,是装甲兵专业等级认证的最高级,一般两年才考一次。通常,一级对应着中级士官,特级对应着高级士官。
王锐直言,成为全师年龄最小的特级驾驶员时,他一度自我感觉良好,但两次败仗,让他开始反思。在一次山地进攻战斗演习中,激战中,王锐车组被蓝军包围,炮长“阵亡”,他临时客串炮长。由于他不熟悉近距离射击操作,王锐车组被“敌人”活捉。另一次是在渡海登岛实兵演习中,王锐驾驶战车乘风破浪,抢滩登陆。可就在直插纵深的关键时刻,发动机却“趴了窝”,由于修理分队遭“敌”火力打击,战车在前线成了“活靶子”,王锐车组“阵亡”,退出战斗。
“实战中,装甲兵车组减员常有,一个车组缺驾驶员跑不了,就会被活捉;缺炮手打不了,就变成了‘活棺材’。”王锐明白,要是自己精通通信、射击专业,就不至于吃败仗。2015年12月,指导员传达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解放军在朝着合成化方向发展,对军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改革,王锐所在某装甲团鼓励开展岗位复合、多岗能手训练。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三特计划”:三年内取得驾驶、通信、射击3个特级证书。
2016年3月,王锐被任命为809车车长。作为车长,他绝活不少:夜间驾驶时,他能在11分30秒内连续通过土岭、九杆弯道、弹坑等多种障碍物和限制路;射击项目上,1分钟锁定10个目标已是优秀,他能做到1分钟15个,模拟击发准确率百分之百,瞄准反应时间由1.2秒缩短至0.7秒;通信操作上,他能在颠簸战车中单手盲操20余个终端功能键,指令上传下达效率翻倍;维修方面,他梳理了“一压、二置、三检、四强、五通、六遥”速记口诀,参与绘制战车13个部位28张保养流程图表,协助研发6项革新成果。
海风吹拂,波涛翻滚。无数个清晨,王锐带领车组开赴演训场。夏天的战车舱内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犹如铁皮蒸笼,可王锐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王锐笑称自己“特别能抗晒,特别能抗蒸,特别能抗晕”。
练驾驶,他经常在闷热的车舱内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内衣内裤湿透也不下车。战友叫他下来透透气,王锐却不肯浪费时间。
练射击,他和新学兵同车操练,找老班长“蹭课”,瞄到眼睛发红流泪,“摇炮”摇到胳膊酸痛,翌日早餐捏筷子都会手抖。
练通信,他对着山林喊口令,蒙上眼睛找感觉,听着噪音练辨识,练就耳聪目明手快之功。
战友们有目共睹:王锐的牛气,是苦出来、练出来的。大家编了句顺口溜:“累不累,看王锐;强不强,看车长!”
成为“全能车长”后,连队让王锐谈体会。王锐说,成长全靠笨功夫,遵循的是“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万个小时的坚持,即一周5天、每天8小时,坚持5年以上。
王锐从水际滩头起步,把能打胜仗的使命扛在肩上,把强军梦想融进战位,一次次经受转型砥砺,一次次沐浴硝烟成长,奏响了一曲忠诚战士勇当强军标兵的精彩乐章。
10余次闯过“生死关”
多掌握一项本领,战场上就多一分胜算,也许就会多一个活下来的机会。
有一次,粤东某海域风高浪急,海况条件接近战车性能极限。王锐所在营担负水上突击演习任务,一辆辆战车如钢铁巨龙劈波斩浪。在射击的指令发出之后,王锐准备驾驶战车向前出击,没想到“轰”的一声巨响之后,炮弹出膛,车身却猛地往下一沉。“糟糕,车辆熄火了!”王锐惊出一身冷汗。
装甲车水上熄火,对驾驶员来说是一场噩梦。在茫茫大海上,失去动力的战车只能随波逐流,随时可能出现各种险情。一米多高的巨浪肆意拍打着战车,下一秒也许就是车翻人亡。而此时,战车已驶离海岸线1公里多,救援车辆至少还需要3分钟才能赶到。
深吸一口气,王锐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发动机,油路,电路……按照平时学习的特情处置程序,他快速地将各类可能出现的故障一一排除,仍然没有什么发现。突然一个大浪打来,战车被高高托起,车身剧烈颠簸。王锐双手死死抓住方向盘,豆大的汗珠顺着鼻尖直流。颠簸震动中,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会不会是电路问题?炮弹发射时会产生巨大的后坐力,是最容易将驾驶舱的保险丝震松的,从而导致车辆熄火。他马上起身,打开配电盒,逐个仔细检查。果然,就是这个问题,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准确的判断,王锐及时排除险情,重新启动了装甲车。从发生险情到成功排除故障,仅用了50秒。
王锐驾驶技术了得,在部队里有口皆碑。有一次战车越障比武中,他驾驶的809战车后发赶超,过险路、越坡坎、涉水域,履带飞转,泥水飞溅。通过大坡度土坎,他踩紧油门加速至四挡。战车在巨大惯性作用下疾驰,于坡顶腾起车身,不偏不倚落于窄道,没有任何停顿即高速前冲,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考官为之赞叹:“还没见过这样玩杂技的装甲兵!”
王锐体重74公斤,身体不算强壮,关键时刻却推得动28吨的战车。有一次,他带新驾驶员下海训练。战车准备登舰时,左侧水门出现故障,失控的战车像喝醉了酒,摇晃着漂向军舰。王锐跳出车舱,跃上滑板,海水没到了大腿根。他拿起撑杆,拼尽全力顶向舰体。海浪打来,顶在舰艇上的撑杆滑脱,险些跌落海中。王锐再次举起撑杆,竭力顶住舰体,战车被缓缓撑开,避免了车舰相撞。战友谈到时都感到后怕:“如果没撑开,你就成‘车舰肉夹馍’了!”王锐道:“不拼一把,怎么知道行不行?”
王锐言语不多,嗓门不大,关键时刻却一语重千钧。
2014年7月,809战车在一次重大演训中再次担任先遣突击群基准车。演习当天,海况接近四级风、三级浪,达到两栖装甲突击车的性能极限。时任营长在电台里急促地问:“809、809!能不能打?”
在电台中听到营长问话的各级指挥员及群组官兵,屏息等待809战车的回答。电流声中,一个坚定的声音传来:“没问题,可以打!”汹涌海浪中,809战车冲锋疾进,抓住在浪头停留的瞬间果断开火,首发命中、四发全中。
这些年,王锐每一项任务都冲在前头、每一次危险都顶上去,带领809战车打头阵、当先锋,闯过10余次“生死关”,身上留下7处伤疤。旅长张长青评价他:“这个兵,有种,有胆!”
带动战友练兵备战互学共进
攻坚克难勇于突击,急难任务冲锋在前,精武强能追求极致,带兵组训虎虎生威……在官兵眼里,王锐锐不可当,既是训练标兵,也是学习标兵,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青春筑梦,担当为帆,立起了强军标兵的好榜样。在王锐的带动下,第74集团军某旅官兵持续掀起练兵备战的热潮,一大批尖兵骨干迅速成长。
“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只有人人过得硬,才能形成铁拳头”,这是王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带出28名训练尖子,15人考取专业一级,所带班组4次集体立功。
在2017年通信和驾驶特级考核中,王锐所在营破天荒地有18人报考特级,相比上一届多了不少。王锐车组一炮手黄旭说:“他驾驶二级时我射击一级,他一级时我还是一级,他特级时我还是一级,让我压力很大,也让连队有了比学赶超的氛围。”
回忆起刚入伍接触到装甲车时的场景,王锐忍不住笑了:“第一次见到装甲车这个庞然大物,我真是被吓了一跳,这个家伙,还能开到海里去?”当时,老班长带着王锐,绕着装甲车前前后后作详细介绍。老班长说了半个多小时,王锐几乎一句都没听懂。这让王锐很是沮丧,又十分着急。既然什么都不懂,那就从零开始,抓紧学习。白天上车实操,他珍惜每一次跟老驾驶员学习的机会,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晚上熄灯之后,他一手打着手电筒,一手抱着教材,一遍遍地背着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这种“白+黑”的模式持续了足足有大半年,他才总算摸清了门道。
跟王锐朝夕相处的战友说,在王锐身上,有一种敢于吃苦的拼劲。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废寝忘食地训练,就是为了尽快熟悉装备。王锐觉得:“当兵,就要认认真真当个好兵。不练好本领,以后怎么打仗?”
王锐所在连队是在“抗美援朝第一仗”喊出“人在阵地在”的“黄草岭功臣连”,在王锐看来,一人强不算强,集体强才有力量。
一次例行驾驶训练,王锐担任教练员。驾驶员张兆华被王锐一口气点出了5个问题。驾驶员张桓敬过小桥时一直掌握不好换挡时机,接连熄火、撞杆。王锐反复讲解,一趟一趟跟车训练。“怎么说呢,我对他又怕又爱,怕的是每次犯错他就揪着这个问题不放,爱的是你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就在车上面蹲半天,脚都蹲麻了,直到把你这个问题解决了他才肯下车。”张桓敬说。
王锐说:“平时组训水垮垮,甚至搞些花拳绣腿,打仗时就会断臂折腿,付出血的代价。所以我组训不讲情面,有的战士烦我怕我,我也不动摇。”
2012年以来,王锐所在部队加速转型发展,武器装备更新升级。王锐驾驶的809战车,经历了加装炮射导弹、北斗导航系统换代、车长任务终端升级3次大的信息化升级。每次“加改装”,王锐都紧跟厂家师傅讨教,对着说明书逐条消化。刚改装完,他便拿出了整套实用操作流程和技术保障法,让师傅刮目相看。
“多几个像你这样的兵,就用不着我们上门服务了!”这是一个装备厂家技师对王锐的评价。
学习理论强化担当
受一档节目启发,王锐建议连队开办“黄草岭微讲堂”。他带领6人理论学习小组搜集资料、设置主题、编写讲稿。一周后,第一期“黄草岭微讲堂”正式开讲,王锐以“强军思想引领我成长”为主题首个登台演讲,他结合图片、视频和课件,生动地讲述自己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矢志精武的心路历程,引得台下掌声连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针对国防与军队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这些论断深刻阐明了改革强军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等重大问题,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军广大官兵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热潮。“黄草岭微讲堂”成为王锐所在的突击车三连学理论的品牌栏目。王锐学习理论的热情辐射带动了身边的战友,“理论学习微信群”创建后,互相推荐一本好书成为常态。
对于王锐来说,学习理论,学习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已经成为训练和生活中的一部分,即使训练任务再繁忙,每天抄一段理论文章、每周研读一篇习近平主席讲话、每月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三个一”学习计划从不间断。
与王锐同在809车组的一炮手黄旭说,王锐学理论,真正学出了热情、学出了感情,他的书和笔记总有“五种味”:油墨味、汗水味、柴油味、海腥味和泥土味。“训练间隙,突击车舱内、维修车间都是王锐的学习场所,久而久之,他读的书上都有柴油的味道。”黄旭说,王锐除了随身带着书本,衣服兜里还经常放着小卡片,上面是他摘抄的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要点,空闲时间掏出来读一读、记一记。
在王锐的带动下,连队人手一本“党课学习笔记本”,每一页都记录一句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强军思想字帖”成为官兵标配,每天写一张,既学习强军兴军理论,又练习书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成为三连官兵的座右铭之一。
这些年来,王锐获得的成长、车组取得的成绩,折射出全军官兵在政治建军方略引领下,始终做到思想上坚定追随、政治上绝对忠诚、情感上真诚拥戴、行动上步步紧跟的喜人变化和巨大进步。
王锐身处基层一线,事迹朴实无华,却有着鲜明的强军兴军时代烙印。他的成长历程没有惊天动地,却折射出新时代强军思想引领和哺育下新一代革命军人砥砺前行的铿锵步伐,集中回答了推进强军事业需要什么样的官兵和当代官兵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投入强军事业等时代课题。王锐,无愧为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