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容国团:中国体育界第一位世界冠军

2023-01-12 18:48 来源:南方网

  容国团简介

  容国团,男,汉族,193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祖籍广东珠海。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生前在原国家体委工作。容国团从小喜爱并学习乒乓球,15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开创了我国乒乓球“快、准、狠、变、转”的近台快攻技术风格。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先后战胜各国乒坛名将,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1961年,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和队友为中国获得第一个世界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1968年6月20日,容国团逝世。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1959年4月5日,21岁的容国团顽强拼搏,为新中国捧回第一座世界冠军奖杯,为我国实现了在世界性体育大赛中冠军“零的突破”。1961年4月9日,容国团在第26届北京世乒赛上,喊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励志名言,并与队友合作,为我国夺得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团体世界冠军。1965年4月19日,担任国乒女队教练的容国团,带领队员夺得新中国第一个女子团体世界冠军,这是我国女子乒乓球队在世界乒坛崛起的里程碑。

  这三个“第一”,既是容国团与中国乒乓球队勇夺三块金牌的传奇,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乒坛创造的光荣与梦想。作为中国乒乓元勋的容国团,在书写传奇的过程中,也为中国乒乓球队打下了“快、准、狠、变、转”的根基,种下了中国乒乓球队“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基因,使其在中国生根发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初生牛犊崭露头角,成为香港顶尖乒乓球运动员

  容国团出生于1937年,恰逢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容国团的父亲容勉之是一名香港爱国同胞,曾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他希望这个儿子能够有爱国、团结之心,便给他取名为容国团。1941年底,因日寇侵占香港,全家只得迁回祖籍地珠海南屏,容国团年仅4岁就感受了颠沛流离的悲惨。苦难的童年看不到希望,严重营养不良损坏了容国团的身体,他肺病缠身,贫病交加。

  7岁那年,容国团第一次与乒乓球有了接触。容勉之为了提高容国团的身体素质,便教他打乒乓球。每天只要有时间,父子俩就会练上几把。经过长期的训练,容国团渐渐爱上了打乒乓球。恰好容国团的舅舅是一名业余乒乓球运动员,后来他便跟随舅舅学习打乒乓球,每天兴趣盎然地练习。父亲也时常激励他:“阿团,行行都能出状元,打球也是有前途的。你现在开始学打球,将来说不定会有很大的出息。”就此,容国团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关于乒乓球的种子。

  1945年抗战胜利后,容勉之回到香港当海员。由于家境贫寒,学龄时期的容国团只能中途辍学。容国团在工作之余依然苦练球技,进步神速的他很快成了香港顶尖球员。容国团打球以快攻著称,最大的特点是技术全面,能攻能守,在比赛中头脑冷静、战术多变,被称作“多面手”。

  1957年的两场比赛让容国团名声大振。1957年2月,香港举行全港乒乓球锦标赛,容国团代表工联会参赛,并与队友一举获得男子团体、男子双打和男子单打三项冠军。同年4月,日本乒乓球队参加第23届世乒赛后到香港访问,当时日本代表队的荻村伊智朗曾两次获得世界冠军。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强劲的对手,容国团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打得游刃有余,最终以21∶19、21∶13的优势连胜两局,将世界冠军荻村伊智朗拉下马。

  然而,当时香港体育圈的黑暗早已让容国团大失所望。1956年,由于种种原因,容国团遗憾地失去了亚洲乒乓球锦标赛的参赛机会。“该为谁打球?”已经在世界乒坛崭露头角的容国团,在心中反反复复问自己这一问题。他有了离开香港的想法。

  投入祖国怀抱,誓言三年内必夺世界冠军

  父亲日常的教诲让容国团对祖国内地心怀向往。多年后,容国团曾在日记中提到父亲:“我一生最感激父亲的,就是他支持我回到社会主义祖国来。”

  当时的中国,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体育运动正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热潮席卷全国。在学校、工厂、街道和农村的场院里,到处回响着广播体操的旋律,活跃着体育锻炼的身影,充分展示出新生共和国的勃勃生机。

  1956年底,容国团向广东省体委递交了一封申请书,请求报效祖国。

  1957年11月1日,容国团迈步走过深圳罗湖桥,终于投入了祖国的怀抱。“这是我走向新生活的第一天。当我踏入广州体育学院所在地时,早已相识的乒乓球运动员纷纷与我握手问好,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很久以前,我就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个,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他在日记中记下了当天的心情。

  在广州,容国团受到了广东省体委的特殊照顾,得到最好的营养和医疗条件,肺病半年就痊愈了,而后便开始训练。当年国内正举行一场全国规模最大的乒乓球锦标赛,容国团过五关斩六将,一举拿下男子单打冠军,并入选国家队。

  由此,容国团深感社会主义祖国的温暖,从而干劲倍增,也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梦想。在广州体育学院召开的一次誓师大会上,按捺不住内心亢奋的容国团当众立下了“三年内必夺世界冠军”“我不拿世界冠军,誓不罢休”的豪言壮语,引发全场轰动。第二天被媒体报道后,很快在全国乒乓球界传开,引发强烈反响。

  当时有人笑话他,说他“在做梦”。但他不介意,仍然每天挥汗如雨,千磨万击,从不落下一次训练课,甚至斗志激昂、越练越勇。容国团说:“党的教育、教师的指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使我在回来不到两年中,从思想上到技术上都有了提高。特别是我在1958年11月光荣地加入共青团以后,新的政治生命的开始,更激发了我的政治热情。我怀着为祖国、为人民立功的决心去迎接这次世界锦标赛。”

  披荆斩棘,中国体育界第一位世界冠军诞生

  从香港回来没多久,容国团便获得了为国出征的机会。1958年5月,容国团加入国家乒乓球队,为代表中国出征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作准备。

  在苦心练就直拍快攻打法后,容国团不断推陈出新,带来技术和打法的进步。他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成功地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球路广,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容国团“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也被人熟知。

  195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经过近一年集训,中国乒乓球协会确定了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11人参赛名单,容国团名列其中。

  在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本来被寄望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乒乓球队,在争夺决赛权时意外地输掉了比赛;紧接着,男子单打也相继失利,进入半决赛的只剩下容国团一人。半决赛中,孤军奋战的容国团遇到了打法刁钻、连挫中国选手的美国老将迈尔斯。前两局0∶2落后,队友们都为容国团捏了一把汗。但他没有丝毫的害怕,多次改变战术,变幻莫测的出招让对手措手不及。中国乒乓球队原队员王传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仍然难掩激动:“最后迈尔斯打到什么程度呢?比分21分都没有到,他主动到容国团那儿握手认输,不打了。”

  决赛开始,这是新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向世界冠军发起冲击。容国团面对的是体型健壮的匈牙利老将西多。

  1959年4月5日下午,多特蒙德威斯特代里西亚体育馆几乎座无虚席,尽管外国报纸都把容国团描述为多特蒙德的一匹黑马,但是人们还是把这个决赛的胜算压到了1953年的世界冠军西多身上。

  第一局西多以两分的优势取胜,似乎印证了某些人的预测。当比赛来到第二局,容国团就开始掌控局面,他针对西多转身较慢的情况,发球忽长忽短,同时加大了球的旋转和落点变化,再配合搓球,打得西多左顾右盼、前扑后倒,屡屡顾此失彼,难以发挥技术优势。

  经过四个回合的艰苦奋战,容国团最终以3∶1的比分打败了曾获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西多。中国乒乓球第一个世界冠军由此诞生,同时,这也是中国体育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1959年4月5日,象征乒乓球男子单打最高荣誉的圣·勃莱德杯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多特蒙德威斯特代里西亚体育馆里,国旗升起、国歌萦绕的那一刻,成为那一代中国人以及中国体育史上的永恒经典。

  容国团赢得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消息,如一声响亮的春雷,惊动了全球。《日内瓦日报》评论:“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上以优秀选手的姿态出现,这件事看来比容国团个人的胜利更加重要。”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容国团赢得的这枚金牌结束了中国体育没有世界冠军的历史。

  容国团等乒乓球队队员载誉归来时,贺龙元帅亲自到机场迎接。在候机楼,贺龙端详着金光灿灿的圣·勃莱德奖杯,戎马一生、两鬓斑白的元帅感慨万千,他眼含热泪说:“谁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我们中国人照样可以拿世界冠军!”随后容国团等人又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周总理更是将容国团夺冠和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视为1959年的两件大喜事。中国首次生产的乒乓球因此被命名为“红双喜”。

  夺冠是另一个起点,中国体育走向世界

  夺冠是终点,也是起点。容国团勇夺圣·勃莱德奖杯,结束了中国体育没有世界冠军的历史,也拉开了中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舞台的序幕。

  夺冠后的容国团说:“我虽然获得了世界冠军的光荣称号,但是我还很年轻,在政治上、技术上还需要不断地提高。今后,我一定要防止骄傲自满,继续努力锻炼、虚心学习,和同志们一道为祖国争取更多的荣誉。”

  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以容国团为主力的中国队5∶3击败日本队,首获男团世界冠军。

  当时夺冠的过程并不如想象中简单,中日两队展开了激烈交锋。容国团先失两局后在运动员休息室里掉眼泪,队友问他:“怎么了?平常可没有见你掉泪的。”容国团擦掉眼泪回答:“今天可不比平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世界大赛,胜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沉思一会儿,又激动地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他振奋精神,重新挥拍上阵,终于战胜了来势汹汹的对手,在关键时刻为我国夺取世界冠军立下战功。而“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句话,也同时载入了中华体育史册,其所代表的拼搏进取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体育人。

  1964年,容国团受命于女队连败于日本的“危亡之际”,出任国家女队教练。为了打好翻身仗,他放弃了休假,废寝忘食地带出了一支技术和思想作风都过硬的女队。1965年4月,中国乒乓女队参加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一举打破日本选手的垄断局面,以明显的优势击败了六次夺冠的日本队,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在容国团的带领下,中国女乒开始统治乒乓赛场,形成了只要有中国女乒乓球运动员出场,就一定能拿冠军的局面,再次震动世界乒坛。

  一次次的临危受命和扭转乾坤,容国团始终在践行他的人生格言,将拼搏奋斗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冠军风暴席卷大地,边缘乒乓成“国球”

  赛场以外,容国团和中国女队的夺冠,更是让小小的乒乓球开始飞舞在祖国各处,席卷中华大地。

  实际上,在中国体育史第一个世界冠军诞生之前,乒乓球在当时的体育体系中还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此前中国队曾两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最好的成绩是男队第一级第10名、女队第二级第3名。

  中国第一次在真正的国际性体育赛事上获得世界冠军,改变了乒乓球项目在中国体育体系中的地位。在此后兴起的乒乓球热潮中,人们更是将乒乓球称为“国球”。全国到处是正规的或土造的乒乓球台,一时间,出现了五千万人挥拍上阵打乒乓的盛况。

  “虽然乒乓球这项运动现在是‘国球’,但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说我们中国人生来就会打乒乓球。”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周良军坦言,以前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其实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成绩也并不是很理想。乒乓球这项运动的突破,实际上给了当时的国人特别是体育人一种激励,也给其他的运动项目增添了信心,同时也让欧美等体育强国看到了中国在竞技运动上团结奋斗的精神。

  在周良军看来,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一种精神体现,在当前社会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中国能够走到今天,很重要的一点是跟全体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分不开的。”

  如今,容国团喊出的那句话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体育人。1981年11月,郎平参加第3届世界杯女排决赛前在日记里写道:“让我们记住容国团的一句话‘人生能有几回搏’。”中国女队全力拼搏,夺得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排球项目的世界冠军,从此开启了中国三大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曾说:“容国团给我们中国乒乓球队整个团体注入的精神与灵魂生生不息,传承至今,半个多世纪来在世界乒坛长盛不衰,更是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体育事业……为人耿直,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加速提高我国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年轻一代乒乓球运动员贡献了毕生的精力。”1978年6月23日,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为容国团举行追悼会时如此评价。

  2009年,为了纪念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开疆拓土的容国团,容国团纪念馆设立在容国团的家乡珠海南屏。同年,容国团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9月,容国团荣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岁月如梭,乒乓球已然成为中国“国球”,中国体育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铿锵誓言,到豪取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创造的“女排精神”,中国体育精神一脉相承;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到中国奥运军团稳居奥运会金牌榜、奖牌榜前列,中国体育健儿屡创佳绩;从1961年第一次举办国际性赛事,到实现百年奥运梦想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到“一起向未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事业正在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