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徐克成:与癌作战的“雷锋式好院长”

2023-01-12 18:48 来源:南方网

  徐克成简介

  徐克成,男,汉族,194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南通人,广东省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从医半个多世纪以来,徐克成始终坚持“厚德行医、医德共济”,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带领医院以高尚的医德、笃行的诚信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海内外无数患者的信赖。十多年来,在身患癌症、先后经历5次大手术的情况下,徐克成抱病奋战在抗击癌症第一线。2011年11月,第十六届国际冷冻治疗大会上,徐克成主编的《肿瘤冷冻治疗学》获优秀著作奖。半年之后,他又写出了《现代肿瘤冷冻治疗》英文版,填补了世界肿瘤冷冻治疗英文专著的空白。徐克成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广泛赞誉,获得时代楷模、白求恩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广东省道德模范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徐克成,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是癌症冷冻疗法的中国第一人,也是患癌八年的幸存者,更是一位厚德行医、医德共济、诚信廉洁的“雷锋式好院长”。

  他与雷锋同龄。“能为患者多工作一天,就是我人生的意义!”在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中,“雷锋精神”是他人生的灯塔。2014年,徐克成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面对殊荣,徐克成称:“这是一种奖励,更是一种鞭策。只有救助更多的患者,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号。”

  徐克成一生与癌共舞。他61岁创办民营医院,设立“不收红包、不收回扣、不接受吃请”的廉洁高压线;66岁患了肝癌,依然坚守岗位,从医惠民;80岁心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不了一线就做好“后勤”,送口罩物资,做科普直播。面对肿瘤,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信条。徐克成践行雷锋精神不懈怠,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厚德行医的时代之歌。

徐克成(右)在指导工作

  “我们的技术要勇于解决难题”

  徐克成的“抗癌梦”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50岁出头的徐母在农村被查出癌症晚期,仅仅3个月后就去世了。看着母亲痛苦地离去,他决心向癌症发起挑战。

  1998年,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敏章与徐克成相见。聊起肿瘤患者日渐增多的趋势,身为老友兼同行的陈敏章目光凝重地说:“你可以在中国南方创建一家有特色的肿瘤医院嘛,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不久,噩耗袭来,陈敏章也被胰腺癌夺走了生命。

  彼时,徐克成在消化道疾病防治界已是闻名全国,本可以功成身退,但陈敏章的早逝让他想起了儿时的梦想、老友的重托。

  他的人生就此改写。2001年,徐克成在广州一家医院租了一层楼,凭借20张床位开始了“二次创业”。在大医院林立的广州,一家新的民营医院如何打开局面?

  “我们的技术要与众不同,要勇于解决难题。”徐克成决定走特色路线。1998年,由先进航天技术引申而来的氩氦冷冻技术被批准用于肿瘤治疗。徐克成创新性地将冷冻消融(CSA)、微血管介入疗法(CMI)和联合免疫疗法(CIC)组合成“3C治疗模式”,吸引了不少疑难杂症患者前来就医。

  2006年3月,马来西亚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报道了一名面长巨瘤的19岁高中女生洪秀慧,向全世界医院呼吁求救。当时,徐克成做完肝切除手术仅两个月,但他毅然飞往马来西亚亚罗士打看望这名“象面人”。当时,徐克成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肿瘤。虽然心里没有多大把握,但他认为只要尽职尽责,困难总能克服。徐克成医疗团队先后5次给洪秀慧做血管介入治疗,用不锈钢圈将肿瘤内血管一根根阻断,然后在CT引导下,用冷冻探针将瘤体一段段冻死。4个月后,洪秀慧背负多年的巨大负担被成功卸下。

  2009年12月18日,徐克成在湛江义诊时偶然见到了正在“流浪”的卵巢癌患者彭细妹。随后,徐克成安排专车将彭细妹接到广州,为她从盆腔和腹腔去除55公斤的肿瘤和囊液,使她重获新生。

  “以前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命苦,年纪轻轻,肚子却长了个巨大的肿瘤。现在知道我经历的人,都说我是幸运儿,我常常跟别人说,是徐院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说我要报答他,他说只要我身体好、生活好就是最好的报答。”彭细妹说道。恢复健康之后,彭细妹心存感激,留在复大肿瘤医院做义工。

  2008年,来自丹麦的郭琳(Gurli)发现自己患上了胰腺癌。这种癌症,能手术的病人不超过5%。“丹麦医生的判断是,生命只剩两三个月。”她别无选择地接受了化疗,但终日活在惶恐和担心之中。当在网络上看到复大肿瘤医院患者的故事,她便决定来中国。郭琳在复大肿瘤医院治疗三个月后病情稳定,CT检查肝内转移病灶消失,胰腺病变缩小2/3。她回国后,丹麦最大的日报和电视台都报道了郭琳在中国的治疗经历,称这是“中国医生的奇迹”。当年,仅丹麦就有113名癌症患者来到复大肿瘤医院就诊。复大肿瘤医院渐渐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成功救治了不少海外患者。

  徐克成对待病人的理念,其实是一个常识:以病人为中心。他潜心研究癌症防治规律,创立以冷冻消融、微血管介入和联合免疫疗法为主导的“3C治疗模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它使70%左右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包括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患者,得以延长生命,或者近乎治愈。每当病人情绪不稳定时,他会握住病人的手,轻松地开玩笑,为患者打气。

  “与其让患者在疼痛、忧郁和惶恐中离去,不如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享受生命过程。”他认为,癌症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癌细胞无法彻底除净,应该考虑顺其自然,重点改善生命质量。

  徐克成把病人当成自己亲人一般,他曾说道:“对于我治过的每一位患者,我都心存感激,因为他们给我带来了健康、快乐。特别要感谢来自五大洲的病人,他们给予了我宝贵的信任。当我走出国门,看到有人拿着五星红旗欢迎我们的医疗团队时,我都感到很骄傲。”

  徐克成出色的医术引来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复大肿瘤医院也不再是当初只有20张病床的小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医院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接济贫困病人,坚持免费为周边逾万名孤寡老人体检,并通过走进社区义诊、线上健康讲堂等形式让群众得到健康实惠。徐克成的扶危济困之举、积德行善之心极好地诠释了雷锋精神的内涵。

  “我闲不住”

  没人会想到当了一辈子肿瘤医生的徐克成会患上癌症。2006年1月,他被查出胆管细胞性肝癌,存活率只有3%。这个时候的徐克成已经66岁,精力一向充沛的他一下子被推到了生死线上。

  尽管震惊,但他很快平静下来,“我需要尽快治疗”。他的儿子还记得进入手术室时,徐克成交代:“爸爸此去,生死难测。你要照顾好母亲,要知道感恩,做事要对得起良心。”

  在肝叶切除手术后的第15天,由于切口下脂肪液化,徐克成上腹部长达25厘米的切口全部崩裂,只能用胶布捆住。本该好好静养的徐克成,却从病床上爬起来坚持为一位贫困患儿会诊。

  这位让他特别挂心的患儿叫江味凤。由于长出一个排球般大小的肿瘤,她的整个右眼被压住。为了筹措治疗费,家人只能变卖了祖屋。在查看了病情后,徐克成对接诊医生说:“给孩子住院吧。”

  “可是他们身上只带了1000元钱。”接诊医生道。

  “现在,不是问她有多少钱,而是要先问问自己,有没有本事治她的病!”徐克成忍着剧痛严厉地说。之后,他带领团队成功切除重达1.5公斤的肿瘤,而江味凤的右眼完好无损。

  出院后,徐克成又开始牵挂江味凤的读书问题。不顾术后的病弱之躯,徐克成驱车8小时专程赶到江味凤的老家回访,为她家门前的小学送上电脑及教学软件。后来,江味凤成功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校园,在一所卫校助产专业上学。

  正是徐克成的大爱医德,让江味凤决定用生命来呵护生命;而受助的卵巢癌患者彭细妹留在复大肿瘤医院,当起终身义工……

  徐克成欣慰地说:“今天我帮助了他们,明天他们就可以帮助别人。这些人都传递爱,最后汇聚成爱的洪流。”

  徐克成将自己罹癌这几年的健康归结为善有善报:“老天爷还没要我命,所以说做善事会激发全身的免疫功能,它会促使你放手追求自己所关注的事业。”

  生病后,徐克成的工作习惯一直没变:每天早上按时查房,随时接待病人,他喜欢对患者说:“Followme(跟着我)。”他的办公室内间有张床,累了便休息片刻,晚餐也通常是医院食堂里的一碗清水面,同行甚至会在半夜12点接到他的咨询电话。

  “我闲不住,一闲就觉得生命缩短了。生病后的效率远远超过了病前,重要的书都是生病后编的。”只争朝夕的迫切,只有他自己明了。徐克成始终坚持“厚德行医、医德共济”的服务理念,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用生命诠释医者仁心,像雷锋一样用有限的余生服务于无限的人民。

  2012年7月,整整六年半后,徐克成又接受了一次全麻下颈部手术。术前,他没有通知在国外的儿子,也没及时告诉老伴。他只是把当时医院的总经理叫来,对他说:“这次要是出不来了,今后这个医院就靠你了。你一定要记住:要善待员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医院的主人和事业的创造者;要善待人才,人才是科技之本,只有不断科技创新,医院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善待病人,永远不做对不起病人、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手术后第4天,徐克成就很快回到病人面前。

  “或许哪一天,我真的倒下了,可能倒在手术台前,可能倒在病人床边,可能倒在我自己的办公室里,我不会抱怨,不会懊恼,因为那将是为实现我一辈子为患者服务的愿望,画上的一个圆满句号。”他曾动情地说道。

  徐克成的手机中,储存着一张张照片:铭仔、凤妹、阿才、细妹……这些曾经濒临枯萎的生命,如今又绽放出自信的笑容。“能为患者解除痛苦,能为群众多做好事,虽然辛苦,但我感到很幸福!”

  “救死扶伤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

  “他没什么兴趣爱好,除了写书。”时任复大肿瘤医院国际事务部副主任的陆天雨说道。有时在飞机上一连几个小时,别人都在休息,徐克成却在手提电脑上不停敲字。

  办公室的书架上,整整一层都是他的中英文著作。

  “作为一名医生,我希望给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智慧型’治疗;作为一名癌症患者和幸存者,我希望医生能为病人提供最合适、最少痛苦的治疗。”徐克成说。当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褒扬复大肿瘤医院:“治疗肿瘤具有独创性,我从中受益甚多。”

  作为一位有4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徐克成深深认识到,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的最大体现,就是立足本职作贡献。

  自强不息,只争朝夕,徐克成一步步站到消化病学和癌症冷冻治疗技术的前沿。他常年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冷冻治疗学会主席,出版过《激素的临床应用》《临床胰腺病学》《消化病现代治疗》《肝纤维化基础与临床》《肿瘤冷冻治疗学》等著作,赢得同行一致认可。徐克成还抽空写下亲历与感悟,编成《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跟我去抗癌》等科普读物。2011年11月2日,第十六届国际冷冻治疗大会,徐克成主编的《肿瘤冷冻治疗学》获优秀著作奖。半年之后,他又写出了《现代肿瘤冷冻治疗》英文版,填补了世界肿瘤冷冻治疗英文专著的空白。

  他带领的复大肿瘤医院从建院至今,走出了一条“科技兴院”的发展之路,不仅成为国家临床重点肿瘤专科单位和全国首家国际认证肿瘤专科医院,更被国际冷冻治疗学会授权为“亚太地区冷冻治疗培训中心”。

  2013年以来,徐克成组建了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服务广大癌症患者;建立“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开展关爱健康宣传普及教育;建立“广东重症儿童联合救助网络”,为重症儿童提供救助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年近八旬的徐克成虽不能亲上抗疫前线,但仍时刻心系疫情。他走进环卫所为环卫工人送上消毒用品,走进社区为湖北返穗人员送上防疫用品,还为海外华人寄去口罩,更为抗疫归来的医护人员送上慰问金。在复工复产复学的关键阶段,他实地指导多家企业、酒店、学校做好防控工作。针对疫情期间就医不便的情况,徐克成带头组织医务人员成立健康教育小组,提供线上会诊服务,开设直播平台科普防疫知识。

  2021年初,徐克成发挥先锋引领模范作用,带领一众爱心企业和个人,为困难群众、肿瘤患者、残疾人捐献共计101000斤大米,并与工作室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托养院,走近贫困户和肿瘤患者,亲手送上一袋袋沉甸甸的大米,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徐克成常说:“如今时间对我来说,成了奢侈品,不知道上天还会给我多少时日。”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时间的珍惜。

  “有人问我,你已年过古稀,自己也身患癌症,每天还看那么多病人,你不觉得辛苦吗?我说,辛苦,但我也觉得幸福,非常幸福!因为能够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积德行善,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这是徐克成的独白,也是这位“雷锋式好院长”厚德行医、医德共济的写照。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