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新储能 新未来 | 从产业链到“生态圈”, 广东绘就新型储能“大蓝图”

2024-11-22 17:09 来源:南方网

  11月22日,广东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下简称“能源大会”)在广州顺利召开。会上,广东省再出“大招”,正式成立广东储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发起设立规模达50亿元的广东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广东是全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最早、产业链覆盖最全的省份,截至目前,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12万千瓦/492万千瓦时。广东已将新型储能产业列为全省“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正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这条“主心骨”,积极构建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圈”,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期待结出饱满果实。

11月22日,广东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召开。叶绍明/摄

  11月22日,广东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召开。叶绍明/摄

  新型储能企业为何青睐广东?

  在全场雷动掌声中,广东储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储能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储能领域又迎来一位省级“重磅选手”。

广东储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叶绍明/摄

  广东储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叶绍明/摄

  储能公司由广东能源集团联合南网科技公司投资组建。会上,广东省能源集团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饶睦敏作为代表参加揭牌,他介绍,储能公司将以被称作“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半固态/固态电池”为核心技术路线,引进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卫蓝”)等新型储能高水平创新型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旨在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在大湾区打造链主企业引领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推动广东产业发展。

  北京卫蓝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电池产学研孵化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实现多次技术突破。除北京卫蓝外,近年来,赣锋锂电、海博思创、协鑫储能等多家省外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均在广东投资落地新型储能项目。

  广东何以吸引众多新型储能企业青睐?

  “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链十分完善,各种原材料供应、设备生产制造、储能系统集成等环节一应俱全。”浙江万里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朱小帆博士给出答案。他表示:“肇庆万羚储能电站所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就来自广东省本土企业比亚迪。” 

万羚储能电站2023年12月27日顺利并网投产。图源:受访对象提供

  万羚储能电站2023年12月27日顺利并网投产。图源:受访对象提供

  从电池材料、储能电芯、变流器,到系统集成和回收利用,广东省已基本形成覆盖储能电池全环节的产业链,为新型储能产业落地广东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同时,广东遍布新型储能产业各环节的龙头骨干企业,也成为吸引企业聚集广东的重要“磁极”。

  2024年前三季度,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锂能”)储能电芯出货量达35.73千兆瓦时,同比增长115.57%,超过去年全年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天赐新材、新宙邦、比亚迪电解液出货量连续居国内前三,德方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全国第二,贝特瑞负极材料出货量连续14年全球第一……广东新型储能龙头骨干企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以自身的发展壮大带动产业链竞争力持续提升。 

  亿纬锂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惠州这个“大本营”,企业充分发挥“链主”优势,吸引锂电池主要材料供应企业和项目落地惠州。同时,作为惠州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亿纬锂能还积极参与新型储能共性技术、先进装备和重大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为提升惠州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持续贡献企业力量。

  广东储能产业如何创新发展?

  从距南澳岛10公里的汕头洋东海上风电场,到中心离岸约69公里的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目,沿广东海岸线,从东至西、由近海及远洋,遍布众多海上风电场。它们不仅常年与高盐、高温、高湿的海洋环境作伴,还要经受台风等极端天气的考验。与之配套的新型储能,自然也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强的性能。

  “当前,我们正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规模化新型储能技术和装备,聚焦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超导储能、热(冷)储能、氢储能等五大领域、十大方向本体技术以及全过程安全技术、能量精准管控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等三大规模化支撑技术,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刘石告诉记者,“前不久,我们还与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携手成立了新型储能安全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开展储能全过程安全研究。”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广东,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已经“拧”成一条从研发到应用的创新链条,合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这条创新链条中,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储能创新中心”)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这是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广东省首家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牵引着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向“新”而行。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作为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钟志辉/摄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作为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钟志辉/摄

  据了解,储能创新中心还牵头成立了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聚集比亚迪、欣旺达、鹏辉能源、华为数字能源、澳门电力、香港理工、澳门大学等超过150家单位,覆盖新型储能领域超85%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并建立了由12位院士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为新型储能产业拉起一张多层次的创新网络。在今天的大会上,储能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签约共建清华大学—广州白云新型储能联合研究院,增强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力量。刘石表示,储能创新中心正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与各单位积极合作,协力打造适用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技术与装备。

  如何打造特色储能产业生态圈?

  为助力广东新型储能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能源大会现场,广东还启动了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

广东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叶绍明/摄

  广东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叶绍明/摄

  “资金支持对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刘石告诉记者,“当前,新型储能产业正逐步走向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定制化产品的道路,因此研发更加高效安全、更能适应极端环境的新产品成为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而产品研发离不开资金支持。”

  据了解,广东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由广东能源集团、广东能源集团产业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规模达50亿元。投资基金将打造覆盖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的关键链条、关键环节、关键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群,“以融促产、以融强产”,赋能优质企业发展。基金群的落地,将成为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筋骨,产业生态就是包裹着筋骨的血肉,共同支撑产业行稳致远。据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技术中心副主任周钰介绍:“广东产业链齐全,整体规模走在全国前列,同时有优秀的政策环境和全国领先的电力市场建设,这都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生态。”投资基金的设立,为广东新型储能产业补齐金融支持的关键环节,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大蓝图”,从今日起将再添一笔鲜明“色彩”。

  策划:何静文 李美仪

  统筹:覃玲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高雅雅

编辑:叶莉子   责任编辑:卢绍聪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