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首艘由国内船厂建造的比亚迪滚装运输船“开拓者1号”鸣笛出海,划开一色的海天,向全球各大港口进发。船上超5000台搭载了广东制造储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整齐排列,正踏浪奔赴全球各地。
比亚迪自主滚装船“开拓者1号”满载出海。朱洪波 陶清清/摄
据海关统计,2023年,被称作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的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出口合计达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近30%。“新三样”不断增长的出口额,也拉响了全球新型储能市场正在“狂飙”的信号。作为全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该如何抓紧机遇、扬帆出海,先声夺人开辟这片“万亿蓝海”?广东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于11月22日召开,届时行业大咖将就广东储能“淘金”海外掀起头脑风暴。
储能“大时代”,全球市场正待耕耘
“我们已建美国区域总部、马来西亚工厂、匈牙利工厂。今年初,还启动了马来西亚工厂二期‘储能项目’的建设,预计将在2025年12月投产。”亿纬锂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近年不断完善海外营销、仓储、生产综合能力,用心耕耘全球市场。
作为今年前三季度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二的企业,亿纬锂能已在海外获得响亮声誉。如今,面对全球储能市场的兴旺需求,企业仍在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径,寻找发展新机遇。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图为广东能源莎车县大型光储电站。图源:受访者提供
有行业专家预测,从2024年至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到2030年,全球储能需求总量将达828千兆瓦时,市场潜力巨大。其中,中国、美国、欧洲依然是主要增长区,中东、印度、南美等新兴市场,则将成为新的增长极。
作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容量1.28亿千瓦时,较去年年底增长约86%。然而与快速增长的产业规模相伴的,却是市场的加速“内卷”。亿纬锂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内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问题,各大企业纷纷将“走出去”当作破局之道。
除了亿纬锂能,宁德时代、比亚迪、瑞浦兰钧等企业也主动出击,通过海外建厂、技术合作、市场拓展等多种方式,加速全球布局,展现中国新型储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企业生产的锂离子储能电池在循环寿命、单体容量等方面都有技术优势。”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技术中心副主任周钰告诉记者,“我国新型储能庞大的产业规模、齐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也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满载齐出海,广东企业的“生意经”
在英国伦敦,一辆辆极具英伦风情的红色双层大巴奔驰街头,这张著名的“英伦名片”上,如今已印下广东企业比亚迪的标志。今年下半年,搭载新一代刀片电池的比亚迪BD11纯电动双层大巴在伦敦正式投运,展现出广东龙头骨干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不止比亚迪,在新型储能的全球竞争中,广东遍布产业各环节的龙头骨干企业均有亮眼成绩。据了解,在电芯方面,亿纬锂能、比亚迪、鹏辉能源出货量分别居全球第二、第五、第十位;在材料方面,贝特瑞负极材料出货量连续14年全球第一……2023年,广东锂离子电池出口金额154.81亿美元,占国内总额的23.8%,位居全国第二。
广东企业能够集体出海、取得佳绩,有哪些“独门秘籍”?周钰认为,广东企业出海较早,这种前瞻性布局帮助广东企业率先打开了海外市场。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38年居全国首位。丰富的对外贸易经验,让广东企业灵敏地嗅到新型储能海外市场的先机,提早布局,抢占市场。早在1998年,比亚迪就在荷兰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为它的纯电动巴士在2018年登顶欧洲销量“榜一”埋下了伏笔。
“广东企业在技术领域也走在行业前列,也是帮助广东企业顺利出海的重要因素。”周钰告诉记者,“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亿纬锂能的大容量电芯等,都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
“制造业的核心就是产品为王。”亿纬锂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面向4小时及以上的长时储能需求,我们结合丰富的技术积累,设计定义了628Ah电芯,并通过技术创新使其兼具安全性和经济性,才能满足全球客户和市场需求。”
亿纬锂能储能电芯产品获得海外市场青睐。叶绍明/摄
凭借多重优势,今年以来,广东企业轮番拿下海外市场大单。9月,比亚迪与西班牙Greenergy合作的阿塔卡玛绿洲项目电池储能容量增至3GWh,亿纬锂能发布公告与美国AESI公司签订19.5GWh供货协议。10月,欣旺达储能与Gryphon Energy签署合作协议推进澳大利亚1.6GWh储能项目,科陆电子连续斩获美国、智利市场储能订单……在全球新型储能产业这片“万亿蓝海”上,广东企业正满怀期望驶向未来。
扬帆向未来,创新思路乘风破局
在如火如荼出海“淘金热”中,广东企业也面临多种问题和挑战:日渐加剧的行业竞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标市场安全审查渐趋严格等障碍……都要求广东企业要以创新思路积极应对。
“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性价比。”周钰指出。
在位于广州白云的我国新型储能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里,研究人员正紧锣密鼓地研发安全性更高、更适应多种特殊场景的新型储能电池。南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刘石说:“我们要充分发挥产业链供应链齐全、应用场景广泛的优势,研发测试能够适应全球各地环境的新型储能产品。比如耐高温电池,在阿拉伯国家同样可以适用,这就为‘走出去’提供了更多机会。”
为进一步引导企业提升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2023年6月21日,广东省科技厅发布《广东省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从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8个领域39个技术方向,提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愿景与技术攻关重点问题清单。就在同一天,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也正式成立。在周钰看来,通过组建联盟,促进广东储能企业“强强联手”,将广东储能产业上下游“拧成一股绳”,增强产业韧性,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大风大浪”。
广东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在储能出海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港澳与国际市场紧密对接,天然能够帮助广东企业了解、利用国际规则,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周钰认为,除了国际贸易规则,广东企业也要更积极地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去,比如通过参与储能相关的国际标准的编制,向海外输出中国标准、擦亮中国储能名片。
全球能源变革之风吹来了新型储能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催动着广东积极抢占世界舞台“C位”,这既是产业发展必然道路,也是广东制造高质量发展真实写照。秉承一贯敢闯敢拼的精神,广东储能已在能源发展史崭新一页上,留下了探索的足迹。
策划 何静文 李美仪
统筹 覃玲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高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