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全面对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的援疆任务。近年来,中大累计选派援疆专家252名,约占广东援疆总人数的70%,为喀什的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中大聚焦“医教研管”一体化帮扶模式,助力喀地一院连续获得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B++,综合实力跃居全疆第三、地州级医院首位。中大援疆医疗队更是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援疆工作的显著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与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

医疗援疆
托起南疆百姓健康梦

医疗是援疆的核心,也是中大推动“组团式”援建的关键发力点。在中大的鼎力帮扶下,2023年9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投入运行,现开放床位440张,床位使用率达81.62%;总门诊量4.6万人次,手术量3029例,三四级手术占比超过90%,疑难危重病种覆盖率达74.36%。特别是NGS(基因二代测序技术)的引入,使感染性疾病转诊率大幅降至0.03%,实现技术引进与成果转化双突破。

2025年3月14日,“名医进疆工程”专家实施手术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儿。
“广东名医进疆工程”累计组织41批次175人次专家开展短期支援,推动胆胰肿瘤、甲乳疾病、复杂泌尿系结石等领域的疑难手术与新技术落地,通过“专家带教+技术帮带”,本地医疗团队独立诊治能力显著提升,真正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

2025年5月30日,“名医进疆工程”皮肤科专家开展义诊活动。
中大牵头联合多家附属医院持续开展“粤新光明行”“结石宝宝”项目,为白内障和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提供免费手术与康复服务,惠及1500余人,极大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与就医负担,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在广东援疆医疗团队的推动下,医院引进5G远程手术机器人系统,成功开展26台超远程手术,打破空间限制,开启新疆远程精准治疗新纪元。

2024年7月23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联手”成功完成国产远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左肾盂成形术。

人才援疆
培育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医疗援疆的成效,关键在人。中大始终把“援才”“育才”“引才”作为对口支援的核心工作之一。援疆专家紧扣“喀什所需、中大所能”原则,因科施策,实行“一人援疆,全科援疆”,将个人帮扶融入科室协同、学科共建的整体格局,形成“前方牵头、后方支撑”的常态化互动网络。围绕本土队伍建设,援疆团队推行“导师带徒”制度,已覆盖362名本地医护骨干,其中15人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2025年7月1日,新一批援疆专家开展“师带徒”签约仪式。
同时,中大设立“援疆研究生特派团”,累计派出五批269名研究生,围绕肝包虫、血液病、结石病等课题立项18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联合附属第五医院、第六医院实施“青年胡杨计划”,组织三批36人赴粤开展1-3个月跟岗学习,7人通过考核提拔为科级干部,为医院储备了结构合理、经验扎实的管理后备力量。

2024年6月25日,中山大学第四批“组团式”医疗援疆(博士)研究生特派团顺利完成学业,返回广东。

科研援疆
打造边疆科研新高地

科研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中大坚持“喀什所需、中大所长”,推动喀地一院科研能力跃升:近两年累计获批科研项目191项,获科研经费2779.5万元,同比增长56.29%;发表SCI论文69篇,同比增长43.8%。2023年,医院首次斩获新疆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并有多项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华夏青年医学科技奖等荣誉。

2024年7月17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
援疆专家团队助力医院打破“重项目、轻转化”壁垒,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获批南疆首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全疆地州级医院中唯一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完成从“科研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此外,医院创新设立“院长科研门诊”,以“面对面问诊”形式为职工提供科研支持,并聚焦感染、肝癌、心血管病等疾病开展专病研究,拓展“产学研用”一体化路径。

教育援疆
助推医院加速转型

教育是医疗发展的根基,更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在中大援疆专家帮扶下,喀地一院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复评,成为新疆又一家具备临床与口腔类别考试资格的三甲医院,每年承担约3500名考生考试任务;同时通过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复审,首考通过率达82.68%,成为自治区临床人才储备的“蓄水池”。
援疆医疗队与院方联合推动“一带一路”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举办国际全科医生培训班、泌尿外科人才培训会议、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国际研修班等,累计培训来自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22名医疗人员,以医疗交流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24年8月8日,“一带一路”国际全科医生培训班开班。
依托中大高校资源,医院教育平台日益多元:开展“青年医生新疆实践计划”“西部医学研究能力提升行动”,首次承办“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引入多名留学归国博士授课带教,助力本地医师拓展国际视野、优化知识结构。

管理援疆
推动医院治理体系现代化

现代医院发展离不开科学制度与先进理念的支撑。中大援疆医疗队以制度体系现代化为核心,通过制度建设、干部培养、党建融合、绩效管理等手段,全面提升喀地一院的治理能力与服务效能。
以“党建双促双进”为抓手,医院与中大各附属医院深化党建共建,48名党务干部、管理骨干参与交流互访,推动党建品牌共建与管理理念互鉴。为提升运营效能,援疆团队引入现代医院管理理念,推动运营数据可视化、绩效考核精准化、成本控制标准化;同时构建“院-地-县-乡”四级智慧医疗体系,打造边疆“智慧医疗样板”。

2024年1月3日,首期青年管理骨干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进修学习。
“胡杨根深援疆路,医道花开万里春。”十余载春秋,中大援疆医疗队一批又一批接续坚守,如胡杨般扎根喀什热土,用专业与情怀托起南疆百姓的健康梦,书写了边疆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