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Sora的诞生,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数据智能变革的来临。每一天,从生活到产业领域,都可能面临变革。”2月18日,在高质量发展大会“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分组讨论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副院长郑海荣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医患的交互、诊疗技术的精准交互乃至医学培训等,都存在大量机会和变革。
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链非常长,“这个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很多都源于新的探测方式、新的传感方式,这些都会催生颠覆性的器械、诊断和治疗技术,这里蕴含巨大的机会。”郑海荣表示,过去,医疗器械领域以集成创新为主。如今,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数据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加快涌现。
当前,广东正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在郑海荣看来,广东的创新链有着很坚实的基础,但现在需更关注的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对产业带来的变化,也就是新质生产力。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要关注用何种组织方式和转化机制,聚集顶级科学家,来促进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发展。
“核心的颠覆性原创性技术,都在科学家的脑袋里,在实验室产生的Idea、技术里,这些是新质生产力的源泉。”郑海荣表示,要厚植高水平人才聚集的“梧桐树”,从全球吸引聚集精英人才。同时,要构建创新平台、好的转化方式,“让创新要素高效转变成新质生产力,否则只能叫创新要素,停留在创新半成品。”
在郑海荣看来,未来的发展阶段,广东要站在全球创新版图上看自己的创新能力,聚集全世界的智慧,人才也要更加国际化。“要花更大力气吸引全球智力,花更大资源构建科学家乐园。这两个搞好了,创新生态就会更好,一大批创新成果和技术变革就会水到渠成。”
【采写】南方+记者 昌道励 郜小平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张冠军 鲁力
【剪辑】陈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