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省政协连续4年开展乡村振兴民主监督,多次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调研

推动农村环境大变样 为小康生活增添光彩

2022-01-19 07:27 来源:南方日报 余嘉敏 孟健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蝶变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张伟炜 摄  

     “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非常大,到处是花红水绿,就像小花园一样。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说起生活了20多年的家园,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村民刘素艳深有感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

  从2018年起,省政协连续4年对乡村振兴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多次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推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近期,省政协调研组向省委提交《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主监督的调研报告》(下称《2021年民主监督报告》)。报告显示,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基本完成,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南方日报记者 余嘉敏 见习记者 孟健

  通讯员 吴继勋

  委员走村访户开展蹲点调研

  乡村承载着乡愁,也关乎着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群众迫切需求、也是易有明显成效的事情。

  2018年,为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省政协将“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定为协商式民主监督议题。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就是当年重点聚焦的三大领域之一。

  两个月里,由省政协委员组成的民主监督领导小组和7个调研组、20个调研小组奔赴全省除深圳以外的20个地级以上市、39个县(市、区)、160多个自然村进行调研,并结合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现场查看、问卷调查、委员蹲点等方式走村访户,掌握了大量带着“泥土味”的信息。

  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整治上各出实招,比如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惠州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尊重村民意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江门端芬、塘口等镇组建以党员、群众为主的“清理工作突击队”和“拆除工作专业突击队”,负责各村“三清三拆三整治”,花费少、矛盾小、见效快。

  在梅州,“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连线连片示范工程辐射带动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当地形成“7+1+12(7个省级连片示范工程+梅江区的贫困村连片示范建设+12个镇的幸福村居示范片建设)”的示范典型,平远县河头镇通过六村联动、连片开发,打造了“梦里水乡”连片示范。

  在肯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调研组也在当年提交的报告中直接指出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地方“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推进缓慢,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有些村的道路没有硬化,一下雨容易变成泥浆路。有些村是明渠排放废水,一到夏天味道很大。”省政协委员、广东林中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清从2018年开始参与省政协民主监督的走访调研,彼时部分村庄落后的人居环境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怎样破题?省政协在报告中建议,对没有完成年度任务或完成质量不高的工作加强督查,限期按质尽快完成,同时加快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农村公路、村内道路硬化、供电、网络、集中供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探索引入村民监督审核项目资金、制定支持当地农村组织和农民群众承接部分建设项目的政策措施等。

  逾九成受访村民表示村庄环境变好

  在此前民主监督的基础之上,2019年,省政协紧追不放,重点聚焦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大领域,开展第二年的协商式民主监督。

  省政协民主监督调研组对标7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任务,组织住粤全国、省、市、县四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专家,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全省除深圳以外地市进行全覆盖式调研。

  仅一年时间,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调研组在报告中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重大进展,乡村面貌一年比一年变化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自然村15.4万个,完成率99.95%,比2018年底增加23个百分点;全省自然村村庄规划、村道硬底化、集中供水完成率分别为99.9%、98.1%、95.9%,比上年同期均有较大提高。

  与调研同步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2%的受访村民表示村庄环境变得更好,满意整治工作;97.4%表示所在自然村建有垃圾收集点;92.7%表示村庄有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

  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吴振先在调研中就特别关注村民的意见和感受。“在惠州进村座谈时,绝大部分村民对村居环境很重视、很关注,大家对于乡村整治成效都持肯定态度。”他说。

  东华村的蝶变也恰好发生在这个时期。自2018年被潮南区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后,该村先后启动了47个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并在2019年底顺利完成,创新污水管网铺设的“拉链式巷道”、按照4A级标准配置的生态厕所等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在村庄落户,门前屋后的“一米菜地”变身“微田园、微菜园、微庭院”。

  “三清三拆三整治”没有抹去传统村落的风貌。用丢弃的废旧老木门修成的河边栈道绵延约1公里,体现着旧物件新风貌的乡土特色。东华村党总支副书记翁木宏说,现在村里聘请了第三方保洁队伍,街道每天都有人打扫,绿化带和花木也有专门人员负责管养,“村里环境好了,村民休闲运动有了好去处”。

  整治后的村庄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刘素艳在村里当起了村庄导游,她说,除了汉·未央岛、白鹭驿站等热门景点,游客也对当地具有潮汕风格的特色民居感兴趣。“潮汕民居很有特色,有些游客还会让我带他们到村民的家里去参观。”刘素艳说。

  建言农村要从“一处美”到“全域美”

  “与前两年相比,委员们感受最深的是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人居环境真正‘靓’起来了。”2020年和2021年,省政协继续对乡村振兴议题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2022年“三农”工作,强调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立足现有村庄基础,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

  在广东,随着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开始显现。在近期提交的《2021年民主监督报告》中就提到,农村还没有实现从“一处美”到“全域美”的蝶变,迫切需要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真正实现向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转变。

  探路者有何经验?王清提到了去年走访调研到过的汕尾市城区捷胜镇。“这个镇对于风俗文化和历史的挖掘非常深入,不仅建起了一间博物馆,还在村容村貌整治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特色和风貌。参观之后,我感觉这个镇无论是外表还是内涵,都让人耳目一新。”王清说。

  对于改变“有新房、没特色,有新屋、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现象,王清建议,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上,要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进一步融入当地传统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民风民俗成为村民心中根植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在新时期,怎样夯实农村人居环境这块基石?《2021年民主监督报告》建议,以连线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补短板攻坚行动。坚持不懈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放松,持之以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房风貌管控、推动房前屋后“四小园”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从根本上树立村民的社会文明习惯,推动村庄由“一处美”向“一片美”“全域美”转变。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