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双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加强内河游轮产业省级统筹规划,加大内河游轮配套设施建设;全方位服务企业用好RCEP国际规则;加大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持续开展惠企暖企援企行动……1月19日,11位省政协委员在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登台发言。从“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国之大事,到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民生热点,委员们都积极建言献策,“干货”满满。
焦点1
“双减”政策落地
加强校内课后服务与监管
“双减”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双减”政策落地后,如何全面落实并持续有效地推进?“‘双减’不是最终目的,‘减负’是为促进‘增效’,是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省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常委、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许旋说。
许旋建议,加快推进教育评价体制改革,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改进教育评价体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评价工具,开展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发展性评价及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引导学校和社会破除‘唯分数论’。”她说。
许旋呼吁,进一步完善“双减”政策配套措施,加强校内课后服务和监管。一方面,教育部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考虑学生接送时间、餐食午休、课外作业以及教师工作时长等问题的解决,出台更接地气的“双减”细则;另一方面,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财政补助、课后收费及教师补助标准,把教师承担校内课后服务工作量按正常课时计算,与绩效工资挂钩。另外,要规范校内课后服务第三方运营平台的管理与风险监控,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焦点2
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国产替代扶持力度
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常委,广州医科大学口腔疾病防治研究所所长葛林虎聚焦我省内河游轮经济发展。他建议,由省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规划,研究制定广东内河游轮产业发展规划,对航线设定、游轮码头建设等进行统筹谋划,发展内河游轮经济。同时,要推进沿岸景区提档升级,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江海联程旅游产品。
“产业发展,装备先行。实现核心设备的国产替代,是降低新能源装备价格的关键,也是降低新能源市场价格、普及新能源应用的关键。”省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胡献为我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他呼吁,要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国产替代扶持力度。
“当前,推进国产替代的最有效办法是拓宽国产核心产品的应用空间,这也是我们在调研中听到较多的呼声。”胡献建议,强化政策引导,建立国产设备进口替代验证评价体系,落实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等政策,推动国产核心产品和设备进入产业链、供应链,通过市场经济行为拓展国产核心产品和设备的应用空间。
“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院校等多方共同参与建立‘技术合作信用担保机制’。”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仇荣亮认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于我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他建议,推动形成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开放式协同创新格局,引导各主体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风险管控为关键,以利益共生为目标,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
“发展多式联运有利于加快我省交通强省建设。”省政协委员、台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省中医院副研究员李广曦建议,优化多式联运服务模式:一方面,要深度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实现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的服务模式,丰富铁水联运班列产品,进一步加强铁路企业与港口、航运企业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多式联运经营者能够完成从报关、报验、签发提单、各式运输组织到货物交货全过程的通畅运作。另外,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为多式联运经营者减轻税费负担。
焦点3
“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
探索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举荐制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欧阳护华呼吁,广东应持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集聚海外人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他建议,持续拓展畅通人才集聚渠道,聚焦“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科学制定海外人才引进开发路线图。另外,要进一步疏通人才跨境流动堵点,在养老、医疗方面大力提升服务保障能级,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举荐制度。
欧阳护华还建议,广东可通过联合香港、澳门的政府、高校、社团及创业机构,深入实施跨境联合孵化业务,将港澳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分别延伸到两个合作区。
“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立高标准商事制度规则,推进实施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探索高度便利准入,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省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绍龙呼吁,广东要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重点,加速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两个合作区在执业资格、服务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管理等领域与港澳规则对接,为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先行示范、积累经验。
“我们要创新思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共建共享。”省政协委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呼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以历史人文为纽带,将三地的文化遗产在时空上进行有效串联整合,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上丝绸之路、华人华侨、古驿道等主题的文化遗产游径,并通过文化名人大营救、中央秘密交通线、华南抗战办学等线性项目挖掘三地共同的历史记忆,不断丰富游径节点内涵,推进大湾区文化融合和人文湾区建设。
省政协港澳台委员会副主任、尚东控股集团董事长郭泽伟认为,港澳政协委员要找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着力点,凝聚三地社会共识。要积极推动港澳与内地各项交流合作。每一位来自企业界的政协委员都应带头做好本职工作,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以创新为动力,以兴业报国为己任,做好做强企业,起到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
焦点4
暖企惠企强企行动
强化联系服务民企制度执行力
如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生效,广东外贸企业纷纷主动抢抓RCEP实施机遇,以更足的信心开展更多合作,开拓更大市场。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广东省人民医院总支副主委、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建议,组织海关、外汇管理、商务、税务等部门专业骨干和外聘专家,组建广东省外资外贸领域“智库”,加快出台应对RCEP实施的配套政策体系,利用好RCEP在服务贸易方面的有利政策,鼓励广东金融、保险、航空、教育、物流、会展、医美等行业进入RCEP广阔市场,开拓新兴贸易市场,推动出口结构优化。
省政协委员、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辉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他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民营经济承受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压力。他建议,在制度设计上将营商环境改革重心从打破市场准入壁垒转向促进创新要素流动,通过混改制度创新,促进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融合发展,拓宽民营企业获取人才、资本和技术等稀缺要素的途径。同时,要构建“清廉”与“亲近”并重的亲清政商关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利益诉求,及时调整偏差,确保涉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落到位。
●南方日报记者 龚春辉 黄楚旋 郑慧梓 陈欣欣 朱红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