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特派全媒体记者 王良珏 王辉 摄
李东生。特派全媒体记者 王良珏 王辉 摄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东生做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设在北京的“全国两会全媒体访谈室”,分享了对中国制造、企业创新发展、企业家精神、中国企业走出去等热点话题的理解。
董明珠在接受专访时回应了外界对其投资新能源车企珠海银隆的热议。李东生则对中国企业如何应对逆全球化挑战支了招。
谈中国制造
要加强基础研究掌握核心技术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中国制造2025”?
董明珠:“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为了能够真正实现中国强国之梦,所以所有人都要为之努力奋斗。
近几年来,格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推进工作,成果非常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格力的企业效益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源自于我们的“三个转变”,以及我们从粗犷式的制造转变为精细化的制造,从靠人工生产转变为自动化生产。我认为企业实力的核心还是创新能力。
南方日报:您今年也围绕中国制造如何崛起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内容是什么?
董明珠:中国制造要实现崛起,还需要解决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一是人才方面,国家要推出更多的扶持人才发展的政策,企业也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二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这些都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来努力,而且企业该做什么、政府该做什么,要厘清、分开。通过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公平的营商环境,服务中国制造的发展。
谈投资
企业家要考虑产业的未来
南方日报:很多人都关注您对新能源车企珠海银隆的投资,有分析说银隆目前状态不好,您的投资不明智;也有人说投资银隆反映的是您的产业抱负。您怎么看待这次投资?
董明珠:我比较同意第二种说法,这是我的产业抱负,投资银隆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
一方面,研发新能源技术、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国家明确的战略要求,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这意味着对中国来说,我们和全球各国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是为了人类的未来,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要求。
我选择银隆是为了践行国家的发展战略。作为一个企业家,对于新兴产业、造福人类的项目应该鼎力支持,这也是我投资新能源项目的初衷。
回到银隆本身,它确实存在管理粗犷的问题,比如缺少优秀的企业文化、缺少工匠精神、缺少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这都是它很大的短板。但银隆也有产品优势,我首先看中的是它的电池安全性能;其次是充电效率高;还有是产品的使用寿命刚好覆盖了整车报废的时间,也就是直到汽车报废都不用换电池。我认为在发展一个产业的时候,企业家考虑的不是它过去好不好,而是要考虑它的发展未来。我觉得我应该去助力银隆的发展。
谈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奉献精神
南方日报:您怎样理解企业家精神?您觉得政府要如何激发企业家精神?
董明珠:当我看到“企业家精神”时,首先想到的是要更加有家国情怀,一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实际上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包含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要会创造财富,还要能改变别人的生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政府要如何激发企业家精神呢?我认为不是简单地给政策、给土地、给资金。政府要给的保护是让企业家免于受到毫无根据的恶意攻击或者诽谤等行为的伤害。
谈走出去
要更多利用海外智力资源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要求广东做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包括,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TCL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企业,您怎样理解总书记的要求?
李东生:的确,TCL2017年1100亿的销售收入中,海外销售收入达到百分之四十多。我们的企业已经从来料加工、推销自己品牌、建立销售渠道的阶段,走到技术创新驱动、主动走出去、在海外建立品牌和渠道的新阶段。
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我们的想法是完成从产业到智力的转型升级,要在全球配置优质资源、吸引人才。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更多地利用海外的智力资源。所以在过去几年,我们分别在美国、法国和香港地区设立了研发中心,并不断增设新的中心。今年,我们计划在东欧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大家知道,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计算,东欧的高端数学人才非常多。我们准备让东欧的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聚焦、支持人工智能的数学模型研发。这种研发是基础性的研发,它可能在三五年之后才能看到成效,但这些技术领域的突破将让我们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有更强的竞争力。
谈逆全球化
要不断提升海外业务质量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当前逆全球化浪潮,中国企业未来继续参与全球竞争,您认为关键是什么?
李东生:这一轮逆全球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美国等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全世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我相信这种做法不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些政策能否持续,还需进一步观察。
但仍可以预见,未来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贸易规则会发生一些变化,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对成品的进口采取更多限制,包括关税和非关税的限制。
对中国企业来说,我们还是要坚定地推进全球化战略。美国虽然是最重要的市场,但全球市场更大。我们可以在全球重要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生产、研发基地,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服务能力,这样就不会受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限制。
比如针对欧盟市场,我们将工厂设在波兰,这里生产的产品再输出到欧盟就基本不会受到限制。我们还在墨西哥设立工厂,只要美国不废除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我们的工厂也不会受到限制。我们还在非洲等地区设立生产基地,这样也能帮当地解决就业问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作贡献后,我们的产品也自然能更加容易得到当地社会的认同。
还需要看到的是,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提升海外业务的质量。就如同中国的经济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一样,企业的全球化业务也要从以往的中低端、低附加值产品生产,逐步转向中高端产品生产,进入中高端市场。
中国品牌在海外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企业必须持续地加大投入,提升品牌影响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技术创新予以支撑,所以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谈技术创新
要看到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团审议时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您刚才也讲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您觉得企业该如何拥抱创新?
李东生:创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选择。跟大部分中国企业一样,TCL也是从最早的来料加工起步走到今天的。目前TCL在很多产业领域,都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了,电视销售在全球排第三。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前面已经没有领跑的人了。下一步超越谁?就要靠企业自己坚持创新、探索新的创新道路和新的商业发展模式。
我一直认为,创新首先是企业要做的一个长远决策。以往受制于各种资源限制,我们的技术创新更多地着眼于当下、着眼于未来两三年。但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企业就应该扩展视野,看到未来五至十年的技术发展趋势,要立足未来,舍得对基础创新进行投入。唯有这样,才不用总是跟在国外大企业后面做技术的二次开发,才可以建立自己的技术与竞争优势。
南方网特派全媒体记者 陈彧 赵杨 陈思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