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南方网> 新闻 > 粤学习 > 广东践行

粤东西北奋勇争先加速崛起 以结构优化促产业振兴

2025-03-02 08:03 来源:南方日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两会时间”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粤东西北各地市亮目标、比决心,纷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晒出2024年“成绩单”,并明确2025年经济目标和工作安排。记者梳理发现,粤东西北各地市2025年GDP增长目标在5%—5.5%之间,目前目标定得最高的是潮州,为5.5%。

  从“融湾入海”到特色产业崛起,从区域协调发展到营商环境优化,几大关键词被频频提及,释放出粤东西北地区加速崛起、奋勇争先的强烈发展信号,折射出粤东西北地区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1  融湾入海

  向新逐高,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珠三角地区的对口帮扶协作、产业有序转移,是激发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粤东西北能否乘势而上,分享更多红利?不少地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服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通过与大湾区的双向奔赴,谋求加速发展的契机。

  汕尾2024年聚焦“融湾向深”,全面把握双向奔赴、聚势腾飞的“汕尾机遇”,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建设深圳市在省内首个帮扶协作、产业转移共建园区;全年引进大湾区产业项目136个中深圳产业项目有52个;向大湾区输送电量211.61亿千瓦时、占汕尾总发电量的71.29%;接待省内游客中深圳市游客占比超35%……

  目光聚焦到粤北,云浮虽然地处北部生态发展区,但交通距离与广州、佛山、肇庆十分接近,又是大湾区对接大西南的重要门户,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节点作用。基于区位优势,云浮布局纵深实施“东融湾区、西接RCEP”策略,不断强化融湾“桥头堡”枢纽功能、广东“西大门”门户功能、“西江经济带”联动功能,主动融入广州都市圈。同时,深入推进产业融湾,在粤港澳大湾区创建一批园区、产业、科创等“反向飞地”。

  河源也提出全域全面“融湾”“融深”,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在交通、产业、人才、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与湾区和深圳的对接合作,借助外部优势资源实现自身发展。

  去年,梅龙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梅州到广州、深圳由5个小时缩短到2小时内,梅州正式加入大湾区2小时生活圈。今年,梅州将持续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探索产业引进模式,融入广州国企产业链,兑现补助政策,推动重大项目纳规入库。

  当前,粤东西北地区正通过珠三角地区的对口帮扶协作、产业有序转移等措施,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力求实现加速发展。

  关键词2  特色产业

  制定各具特色的“N+N”产业体系

  广东省特色产业门类齐全、百花齐放。近年来,依托科技创新、延链补链、品牌打造等方式,粤东西北各地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兴产业高地。在各地市的两会上,“N+N”产业体系被频繁提及。这些数字组合的背后,隐藏着以结构优化实现产业振兴的密码。

  阳江围绕“4+4+X”产业体系,精准招商;汕头强化创新赋能,做优“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体系;梅州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与文旅经济;潮州实施产业倍增计划,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云浮实施“工业经济提档年”行动,打造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河源推进产业建设大会战,壮大“1+3”产业。

  种种数字背后殊途同归,各地发展产业的规划都鲜明地体现了“制造业当家”的理念。将“因地制宜”的总体思路贯穿其中,依托当地优势产业进行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N+N”产业体系。

  当前,传统制造业在粤东西北地区仍然占据产业结构的较高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摆在不少地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老区苏区梅州拥抱产业焕新,提出抓好智能智造产业数字化集群、数字BPO产业园等项目。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打造新型电子元器件、电池关键材料产业集聚区。同时,积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谋划建设先进材料、低碳能源等未来产业,规划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探索应急救援、物流运输、文旅消费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关键词3  区域协调

  提升县镇村发展能级,优化营商环境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粤东西北地区在经济总量、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与珠三角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对此,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是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粤东,潮州锚定提升县镇村发展能级,明确潮安“工业强区”、饶平“临港新城”、湘桥“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推进潮安区、饶平县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建设,打造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发展镇域经济,扶持农村集体经济。2025年将继续打造示范点、示范带,突出抓好10个省典型镇、56个省典型村的培育打造,打造凤凰茶谷等8条示范带,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

  粤北云浮则在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方面发力,以中心城区首位度、云浮西江经济带、空港经济区为牵引,明确各县(市、区)功能定位,推进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激发镇域发展活力,统筹镇街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实施“赋权强镇”专项行动,推进驻镇帮镇扶村等专项行动。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记者梳理发现,多地市通过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汕头实施营商环境整体提升工程,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推动与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阳江落实《阳江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探索建立“首席服务官”制度,打响“效率阳江、服务阳江、诚信阳江”品牌,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河源推动众多事项实现视频办、“免证办”、“跨域办”、帮办代办,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

  保障市场主体的资源要素需求,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支撑。云浮开展产业园区经济规模、主导产业、基础设施、资源要素、企业服务“五大提升行动”,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大力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厂房。同时,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安排机制,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保障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容忽视。潮州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查短补缺,推动“市场监管”“劳动就业”“登记财产”等关键指标争先进位,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真抓实干往前赶,2025年,粤东西北地区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行,在南粤大地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南方日报记者 魏钰 张俊

  统筹:李卓 何山 毕式明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林涛

扫码下载粤学习APP

指导单位:广东省委网信办 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