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成果全民共享是其应有之义。
过去五年,梅州瞄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每年梳理一批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实事,坚持把八成以上财力用于民生领域,统筹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幸福标杆。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子女上学不再愁。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获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劳有厚得,弱有众扶,就业收入有保障。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五年累计培训近1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50%以上,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站镇(街)全覆盖。
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看病养老不再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和100%,2家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新增“三甲”医院3家、总量达4家。顺利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评审验收。
共建共享、宜居宜业,幸福指数再攀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量化评价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足球特区列入体育强省规划,足球场地万人均占有率居全省第一。国防动员体系不断完善,兵役征集和民兵后备力量建设进步明显,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三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评“世界长寿之都”、中国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
来源:“无线梅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