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来自韶关市各条战线的41名代表参加会议,履行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他们中间有踏实苦干的村支书,让本不富裕的村庄摇身变成了致富村、网红村;有坚守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把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有技术精湛、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用诚挚的爱心和优质的服务推动韶关“1·333+N”区域卫生健康新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过去5年里,他们不负组织的重托、群众的厚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实践诠释了党员的责任。
韶关是发展生物医药的“风水宝地”
张丽铃
——广东丹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
报告中用详实的数据、鲜明的案例客观地总结了过去五年我省各项事业取得的新发展新成就;同时对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重点突出、切合实际,目标落实的举措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
报告里关于创新格局的发展举措让我倍受鼓舞。我所在的企业将加快推进新产品的产业化,通过技术合作、委托生产等法规允许的方式,引入新品种的产业化,尤其是在临床急需的血液制品和罕见病用药方面,希望借助省内已初步形成的国际化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寻求相关合作、突破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实现在生物医药这个赛道上弯道超越的发展,为本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韶关是个“风水宝地”,在生物医药发展方面具有自己独特优势。韶关空气清新,水质好,这对生物医药生产环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生物医药生产对洁净环境和水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有好的空气和水源,可以大大缩减空气处理和水处理的成本)。这些突出优势,让我感觉到韶关具有可以聚焦生物医药研发成果产业化,打造粤北生物医药产业园,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广东教育资源丰富,有很多的大学及技术院校,可以鼓励校企联合培养生物医药精专的产业技术人员,这也符合报告中“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的教育改革理念。
韶关是个大舞台
欢迎大家来看看
周姗
——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组长
韶关地属南岭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据记载,自1982年以来,在韶关采集到的大型真菌多达529种。食用菌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多糖及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
我认为,无论气候条件还是土壤地形,韶关都是一块适合农业发展的乐土。韶关有非常优秀的食用菌龙头企业,通过“集中制种、分散出菇”的方式,将工厂化种植和联农带农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韶关菌”和“韶关山珍”。
食用菌已成为中国农业的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菜、果的第六大产品,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特点。韶关可以食用菌产业作为抓手,大力推动科技兴农,以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普及推动乡村振兴。而我也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推广食用菌知识和种植栽培技术,为第二故乡——韶关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紧跟省委步伐
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
张本忠
——韶关市技师学院教师
我在职业技术教育行业耕耘多年,一直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月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次把对技工教育的利好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体现了技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价值所在、贡献所在,也体现了全社会对技工教育的高度认可。
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工作部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全省技工教育工作,并把实施技工教育大发展行动列为“广东技工”工程的重要内容,印发的《广东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通过深入实施“广东技工”工程,我省已成为中国技工教育高地,广东技工不断提升的技术有效推动了广东制造的发展,同时,在各级别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又促使社会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让“上技校人生一样精彩”成为社会共识,这让身为技校教师的我感到无比自豪。
韶关市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广东技工”工程,积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广东技工”人才培养。同时紧扣韶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目标,以“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统领全市人才工作,以“南岭团队计划”为引领,以“丹霞英才计划”为主体,以“韶州工匠计划”为基础,整体推进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为韶关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当前,全市上下对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关注达到了新高度,给了我呼吁学生留韶发展的极大底气,给技校生留韶打开了广阔的发展平台。目前市技师学院学生留韶实习就业率达60%以上,有效缓解本地企业技能人才用工紧缺压力。
党代会报告
鼓舞着基层社区工作者砥砺前行
方婷婷
——韶关市武江区新华街道花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作为基层社区党员代表,能参加此次大会我感到十分荣幸。过去五年,我在韶关市三个社区工作过,参与了6个老旧小区改造,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垃圾分类。在基层工作中,我看到疫情防控中,从三人小组到疫苗接种再到全员核酸检测,基层社区党委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的含意。
社区党委的宗旨是人民至上、人民共享。要做好服务群众工作,需要社区“两委”班子在提升工作战斗力上下功夫,在打基础、争优先、创品牌上下功夫,在“大党委”融合共建上下功夫,在作风与效能上下功夫。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好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才能更好地加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接下来,花城社区将以社区“大党委”为主体,实施“社区吹哨、党员报到”“街社呼叫、部门销号”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大党委”成员单位的优势及党员特长,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多“点单式”“个性化”服务,破解辖区群众重难点问题。利用好在职党员下社区的平台,结合“真情五百”(进百家门、采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入户走访工作,让在职党员参与到社区的社会治理工作中。
基层社区党委是沟通群众最好的桥梁,群众有困难要找谁?我们就把桥架到哪,我们能更好地提升政府服务群众的效率。报告中提到的“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基层也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其中一股有力力量。党代会报告鼓舞着基层社区工作者砥砺前行。未来五年,花城社区党委将努力做好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全力做好辖区内的各项服务,倾力打造温馨党群服务中心;全力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全力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护航粤北百姓健康
李莉
——粤北人民医院副院长、门诊第四党支部书记
报告中关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内容虽简明扼要,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明确了医疗卫生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体现了生命至上的深刻内涵和人民情怀。当前,韶关大力推进实施“1·333+N”区域卫生健康新发展战略,构建差异化发展格局,打造粤北区域医疗高地,高度契合中央精神广东实际及韶关现状,可使城市医疗、预防、保健水平全面提升,重大疾病和紧急救治能力切实增强,建成与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相匹配的粤北区域医疗高地。
报告结合前几天国家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关注一老一小问题,关注婴幼儿青少年及老年群体健康。我所在的粤北人民医院同样高度关注母婴安全,积极响应号召,对标一老一小,加强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重症儿童救治中心等三大中心建设,规划重新设立老年病科建设单元。除此之外,医院还持之以恒加强孕产妇地贫筛查,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老年人肠癌筛查等民生工程,前不久,医院的“韶关市精准医学中心”和“粤北人民医院—华大基因精准防癌筛查中心”揭牌,将为全市人民减少肠癌发生、杜绝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保驾护航。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今年我特别关注人才招引问题。医学生培养周期长、专业性强,部分专业医生短缺严重,韶关又地处粤北山区,缺乏珠三角的经济优势。韶关持续实施的“丹霞英才”计划虽然引进大量人才,但医疗技术人才仍有较大缺口。希望能有专门针对医疗行业特征的人才招引、培育政策出台,让广东医疗卫生事业蒸蒸日上。
接下来,在省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粤北人民医院将积极创建区域医疗中心,着力解决疑难危重复杂病例,开展高精尖医疗技术及重大手术,加强学科建设和技术引领,打造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勇攀医学高峰,争取进入省内一流高水平医院行列,建设一所现代化、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型医院。与此同时,医院将发挥龙头作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推动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