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个家庭,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兼家庭妇女。”2022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全国妇联对全国五好家庭等进行了表彰,来自清远的刘胜辉陈翠芳家庭获评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刘胜辉是一名转业军人,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他在税务部门支援企业复工复产孜孜不倦,妻子陈翠芳在医生岗位治病救人无所畏惧,女儿刘忱用画笔为抗疫发声传播爱的力量。谈到自己家庭时,陈翠芳腼腆地表示,自己的家庭其实只是万家灯火中的其中一盏普通的光。
刘胜辉陈翠芳一家。(左二、左四、右二分别为刘胜辉、刘忱、陈翠芳)受访者供图
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在小家中成就彼此
他,一身“税务蓝”,是一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2010年从部队转业,现任国家税务总局清远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副局长。她,一身“天使白”,潜心眼耳鼻喉专科医疗数十载,现为清远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像许多普通夫妻一样,刘胜辉和陈翠芳也经历了相遇、相知、相恋的过程。陈翠芳与刘胜辉,在上大学的火车上相识,他们的相逢平淡但又情长。在那个电话还不普及的年代,部队军人可以免费给亲朋好友写信,刘胜辉鼓起勇气寄给了陈翠芳,两人就开始了一月一度的鸿雁传书。从偶尔的信件交往到电话联系,从相识、相知到相熟再到相恋,是平常但却温馨而踏实的感情。
婚后的生活总是聚少离多。作为军人的刘胜辉随时要投身灾害救助和军事演习,而陈翠芳则独自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但陈翠芳对此表现出更多的理解。“我只是守护小家,而他守护的是大家,他的压力一点也不比我少。”她说。
陈翠芳医生是清远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主任,主任医师。从医一路,不仅治愈了清远地区许多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与疑难病例,还成功地抢救了不少危重患者,把“气管异物”做成医院绿色通道,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也挽救了很多家庭。
2010年,这一家终于盼来了团聚。“我知道,她舍不得那一身‘天使白’,更割舍不了她的病人、她的牵挂。”刘胜辉放弃了部队更好的发展机会,选择转业到妻子工作所在地清远,为的便是成全妻子的“天使梦”。
回家后,看着妻子在工作上“拼命三娘”的架势,周末也抱着砖头大的专业书啃,刘胜辉固执地教会了妻子打麻将,希望妻子能够活得稍微松弛一点。刘胜辉从不让陈翠芳做饭,吃完饭会支使女儿洗碗,说是“医生的手可金贵了”,其实是心疼妻子工作太劳累。他试着包揽下家中大小事务,好让妻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她的纯白事业中。
对此,陈翠芳表示非常感激:“要是没有他的大力支持,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正是因为他回来了分担了一部分的家务,所以我就可以把更多时间放到我的工作上来。”刘胜辉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成就了妻子——清远人医耳鼻喉科“陈主任”,是业界的一张响亮名片,更是患者心中的那颗“定心丸”。
“蓝”“白”相依,家是共同的坚守
“头顶税徽、身着藏蓝,一肩使命、一生担当。”是刘胜辉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一句话,这位用爱与无私托起妻子事业的转业军人,并没有就此停下自己的步伐。
2010年,他转业进入税务系统。隔行如隔山,他不改往日在部队时绝不服输、绝不掉链的狠劲韧劲,下决心要在最短时间内拿到会计从业、税务执法等资格证书。每到闲暇时候,这对“拼命夫妇”便一道埋头各自专业的“书山书海”,相互监督、相互打气,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毫无意外,刘胜辉很快便成为了税务系统的“行家里手”。
2020年春,新冠疫情发生。清远税务积极落实广东“税务十条”税务支持政策措施,助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时任清远高新区税务局法制科——“税务十条”落实主责部门负责人的刘胜辉,在接到文件后,马上投入到政策解读、宣传、落实工作中。
“对于税务部门来说,不仅是战疫情、也是一场挺复产的硬仗”,清远高新区税务局法制科副科长孙莉莉回忆说,“疫情下,每个企业都面临一样的社会环境,但却经受着不同的考验。辉哥提出了‘网格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的理念,他认为必须逐门逐户摸清辖区企业情况、针对性收集复工复产需求,才能确保政策举措有效落地。”不久后,《清远税务“一企一策”靶向服务方案》出台,各项疫情支持政策高效落地,受到企业点赞好评、中央级媒体广泛报道。
但是,刘胜辉在冲锋陷阵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踌躇”。他看到了妻子粗心留在床头那份尚未签字的《请战书》——“我自愿申请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疗队,我愿随时听候医院凋令,奔赴临床一线……”,他明白妻子未签字的顾虑是放心不下家人。那段时间,刘胜辉的父亲因重病两度进入ICU。本来两人已经约好,春节过年回老家好好照顾老人家,给老人家调养身体。曾是军人的刘胜辉,深知“舍小家、顾大家”的道理。“去吧,家里有我!”第二天,刘胜辉给陈翠芳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虽然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我心里非常感动,感觉得到了他的理解。”陈翠芳说。
医者传承 女儿立志传承白衣使命
陈翠芳喜欢把在科室遇到开心的事情带回家里分享,例如今天做了一台很成功的手术,有一个病例治疗的效果很好等等。每每说起这些科室里的故事,女儿就成为了陈翠芳的铁杆粉丝。“妈妈对我影响很大。她真的很厉害,能努力能吃苦,又很细心很负责,关键时刻又愿意不惧风险做决断。” 刘忱说。“我就想成为她那样的人。”
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让刘忱对医学也产生了浓郁的兴趣,高考前,她就瞄准了医学专业。
从医25年以来,陈翠芳深知作为一名医生,身上肩负的责任和压力有多重,作为一名母亲,她不希望女儿重走自己的道路。
“别学医,千万别学医!”知道女儿要学医后,刘胜辉也大惊失色,见惯了妻子的日夜颠倒和忙碌拼命,他期待女儿能够有一份安稳的职业。为了让倔强的女儿改变念头,他专门请了一天假给女儿做思想工作,挑战失败后又请了当医生的朋友来当说客。
但倔强的刘忱还是在填志愿的时候,把所有的志愿都填上了临床医学专业,坚定地在“不服从调剂”上打了一列勾。
但无论刘胜辉和陈翠芳如何做“思想工作”,都改变不了刘忱的决心,夫妻俩便不再阻止女儿,反而要求她用更严格的标准对待自己。“其实我们都知道,刘忱骨子里也有那股不服输的劲,只要她作出选择,再辛苦都会咬牙坚持下去”,陈翠芳说。
2018年,刘忱考上了南华大学医学院,而这,也是陈翠芳的母校。在刘忱18岁生日的时候,刘胜辉和陈翠芳前往南华大学为女儿庆生。“刘忱,今天是你18岁生日,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成年人了,成年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社会负责,不要忘了学医的初心,既然选择了学医,就要敬畏生命,敬畏职业,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自己的理想。”在南华大学的校门口,陈翠芳以一名母亲也是一名医者前辈的身份寄语刘忱。
2020年疫情最为紧张的时候,身为临床医学大二学生的刘忱与全国人民一样,心系疫情、心连武汉,每天她都被抗疫一线人员的壮举感动着,她知道,其中也有爸爸妈妈的身影。
她说:“爸爸的战场是蓝色的,为抵御伤害而战;妈妈的战场是白色的,为守护平安为战。他们在不同的战场,朝着相同的胜利目标行进。”刘忱将与家人在抗疫情时的故事绘成漫画,她在画中高喊:“学医,我不后悔!”。这句话,也传达着来自他们一家三口内心的那份如出一辙的大爱与坚定。
来源:清远+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