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新闻 > 专题推荐 2022 > 我们这五年·粤来粤好 > 地市荟萃

【肇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丨鼎湖山住着多少“小可爱”?

2022-05-22 21:14 来源:西江日报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在肇庆就有一个拥有丰富生物的生命共同体——鼎湖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居住着上千种动植物的大家庭吧!

  鼎湖山住着多少生物?

  据统计,鼎湖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度高。记录有高等植物2291种、鸟类267种、兽类43种、爬行类54种、两栖类23种、鱼类25种、昆虫71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2种,其中一级保护7种、二级保护55种,大型真菌836种。

广东省省鸟——白鹇(红外相机 摄)

图片

(摄影志愿者宋耀新、黄龙、范少陂、梁晓慧 摄)

黄腹鼬(范宗骥 摄)

叉尾太阳鸟(范宗骥 摄)

  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291种(包括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野生植物1778种,栽培植物513种,包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8种(其中一级保护6种、二级保护62种)、鼎湖山特有植物11种,以鼎湖山为模式标本产地的植物名60个,植物总数约占广东植物总数的1/4,素有“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之称。

鼎湖唇柱苣苔(宋柱秋 摄)

鼎湖钓樟(通讯员 宋柱秋 摄)

  为什么这么多生物在鼎湖山安家?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面积1133公顷,地理坐标为北纬23°09′21″—23°11′30″,东经112°30′39″—112°33′41″,最高峰为“鸡笼山”,海拔1000.3米。

  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该区域内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已经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其群落植物种类丰富,个体密度大,层次很不明显,结构复杂,终年常绿,展示了原始森林的外貌特征,被认为是我国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或称亚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也是本地带接近气候顶级的类型。

  因其森林植被存在时间长,种类丰富,结构复杂,保存完整,为世界少有,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成为研究植物资源利用、森林植被恢复与演替、全球变化影响及其响应、自然规律与资源管理等规律的重要代表性区域。基于鼎湖山原始的丰富的生物本底资源,科学家们在此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原创性科学发现。

  鼎湖山这个家有多“威水”?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56年,不仅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首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同时还是唯一隶属于中科院的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我国首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98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56年华南植物研究所在《南方日报》上刊登的启事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外重要的科研基地,最早采集的生物模式标本为盾果草,采集时间为1861年1月。以在鼎湖山采集的正模式标本命名的生物累计达到202种(含亚种、变种)。1978年在此建立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期开展水、土、气、生等要素的定位监测和生态学研究。每年接待来自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多批。至2020年底,共利用鼎湖山发表学术论文2200多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多次。

  谁在守护着这些生物的家?

  由于常年坚持严格的保护管理,旅游开发的范围占整个保护区的比例不到10%,至今这里还保有不少濒危物种,而且新物种新记录近年来也不断涌现。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还安排管护人员全天候值守监护管护点,并派出巡逻组对保护区周边进行巡查,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组建专业扑火突击队,与周围村镇和区内社区定期沟通协商,订立“护林公约”“森林防火责任书”,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群防群治。

图片

课程活动志愿者 戴玉映

  保护区还通过招募志愿者,让更多市民群众了解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学习如何爱护保护环境,共同为栖息在鼎湖山里的动植物营造宜居的家。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因生物多样性富集度高,被誉为大型“活的自然博物馆”,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科普基地。近年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和“国家第五批自然学校试点单位”。

  保护区每年接纳大量学生,开展有观鸟体验营,森林探秘、自然拾荒等冬夏令营系列研学和自然教育活动,还开设有针对中小学生的探究式研学课程,并在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等节日向社会公众开展生动有趣的科普宣传活动,让受众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接受自然教育。

  资料来源:央广网 广东生态环境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发布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