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专题推荐 2022下半年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融媒体报道

一花、一茶、一器、一曲、一琴,见证中法两国悠久友谊

2023-04-08 22:43 来源:南方网 何柏梅

  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两国元首听千年古琴奏千年绝唱,品千年茶韵论千年兴替。

这次非正式会晤背后的

花、茶、器、曲、琴

均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花——中法两国悠久友谊的见证

  4月7日下午,中法两国元首在广州松园庭院散步,边走边聊,不时驻足,饶有兴致地观赏岭南园林的独特景致。

  松园是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宾馆,这里不仅有许多本地品种的花卉,还有法国的国花鸢尾花。在众多的花卉中,玫瑰花则体现了中法两国悠久深厚的友谊。

图片来源:松园宾馆

图片来源:松园宾馆

  18世纪末,欧洲人在广州郊外“花地”发现了能四季开花的中国月季,非常兴奋,随后把中国的月季运往欧洲,送抵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妻子约瑟芬皇后的花园。1867年,法国园艺师Guillot将中国月季反复杂交,培育出第一批现代月季品种“法兰西”,世称“玫瑰”

  准确地说,这些“玫瑰”应该叫做现代月季(Rosa hybrida),它是中国古老月季的发展与延续。18世纪至今,现代月季通过不断繁育壮大,已有红、粉、白、黄、橙、黑等多个品系,品种约有3万多个。

图片

在本次两国元首的茶叙中

所用的茶叶、茶器

都有哪些寓意?

  茶——凤凰单丛、金毛毫均为广东名优特产

图片来源:央视客户端视频截图

图片来源:央视客户端视频截图

  据报道,两国元首喝的茶有两种,都是广东的名优特产。

  一种是乌龙茶:凤凰单丛

  一种是红茶:金毛毫

  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茶,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现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因成茶香气、滋味的差异,当地习惯将单丛茶按香型分为黄枝香、芝兰香、蜜兰香等香型。 

  关于这种茶,既有写“单丛”,还有人写“单枞”。有人认为“茶叶是从茶树摘下来的,应该有个木字旁才对。”其实正确答案应该是“单丛”。

苏仕日 摄

苏仕日 摄

  潮州文史专家、潮学家曾楚楠解释说,“丛”在潮语读“层”,本意是聚集,如人丛、草丛等。这里“丛”的意思就类似于棵、束、株。

  反观被不少人望文生义的“枞”,在潮语中读作“宗”。它有两个读音:读cōng指的是常绿乔木冷杉,也就是常说的圣诞树。读zōng,指的是地名,即安徽枞阳。

柯敏 摄

柯敏 摄

  曾楚楠表示,单丛是凤凰茶产区对成品茶进行等级分类的专称(包含单丛、浪菜、水仙等)。其命名的缘由是,其采摘及加工的全过程须逐棵(潮人称“丛”)单独进行。又因为成茶的香型不同,故有“群体单丛”“黄枝香单丛”等名目。两相比较,显而易见“丛”才是符合本意的正统写法。

  英德红茶金毛毫

  金毛毫,是英德红茶中英红九号特级茶,采摘一芽一叶鲜嫩芽叶制作而成。金毛毫品质高,内含物质丰富,茶毛多,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口感鲜爽,甘甜嫩滑,浓醇饱满,汤色红亮,花香、毫香、甘蔗香,茶香层次分明,甜润芬芳。

好茶当然要配好的器具

这次两国元首会面时泡茶用的茶具

也非常讲究

  器——潮汕紫砂壶、广彩茶具搭配不同茶叶

  为适应不同茶叶的冲泡饮用,工作人员准备了汝窑青瓷、紫砂壶、广彩等多种茶具。其中泡金毛毫,用的是广彩盖碗,搭配汝窑青瓷的茶杯;泡凤凰单丛,用的是潮汕茶具紫砂壶,搭配广彩的茶杯。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时间:

提示信息

字幕
    倍速
      清晰度
        音轨

            广彩是广州彩瓷的简称,生产始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将这种方法运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制作广彩需要精湛的技艺以及耐心。南方+张迪 拍摄

          制作广彩需要精湛的技艺以及耐心。南方+张迪 拍摄

            18 世纪,中国在欧洲人的心里是一个神秘的、开满鲜花的、富饶的国度,中国的彩瓷不仅作为日用品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还成为上层阶级炫耀财富、彰显身份的标志。

            此外,广彩见证了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时期的兴盛。当时,东方之美风靡于欧洲宫廷,既体现了中西融合的意境,亦彰显了精益求精的匠心。

          两国元首在白云厅

          还现场聆听了一曲千年绝唱

            曲——千年绝唱《流水》声音悠扬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时间:

          提示信息

          字幕
            倍速
              清晰度
                音轨

                    古琴演奏家李蓬蓬女士为两国元首演奏了古琴名曲《流水》。这首曲子大家不一定听过,但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则肯定有听说过。

                  图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列子·汤问》

                    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中华文化意象中的一段传奇。晋国琴师伯牙抚琴,无论志在高山还是流水,楚国樵夫钟子期总能会意。“高山流水”遂成知音的代称,也喻琴音的绝妙。

                    值得注意的是,《高山流水》在唐朝以前是一曲,这样的曲名,在琵琶、古筝里还有,就叫《高山流水》,但是古琴在唐朝以后另辟蹊径,变成了两曲,《高山》四段,《流水》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民间广泛流传。

                    琴——千年古琴“九霄环佩”被奏响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时间:

                  提示信息

                  字幕
                    倍速
                      清晰度
                        音轨
                          倍速正常
                          字幕
                          音轨
                          清晰度

                          00:00 / 00:00

                            音乐家李蓬蓬女士在为两国元首演奏的古琴,是有1267年历史的唐琴“九霄环佩”。这把古琴通长124厘米,隐间114.2厘米,额宽21.8厘米,肩宽21.2厘米,尾宽15.4厘米,厚5.8厘米。

                          图片

                            此琴传为盛唐雷氏作品。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紫漆,面底多处以大块朱漆补髹,发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龙池、凤沼均作扁圆形,腹内纳音隆起,当池沼处复凹下呈圆底长沟状,通贯于纳音的始终。蚌徽、红木轸白玉足镂刻精美,紫檀岳尾。护轸亦为紫檀木所作,可能是清代广陵派琴家徐祺所装。琴底龙池上方篆书“九霄环佩”琴名,下方有篆文“包含”大印一方

                            “九霄环佩”古琴一共有4张,其中3张分别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另外一张在私人藏家手中。

                          曲有尽,意无穷

                          中华文明,在这件乐器上

                          在它所奏出的乐曲中

                          世代传承地表达

                          ……

                          花、茶、器、曲、琴

                          中法两国元首在广州市松园的非正式会晤

                          已成佳话

                          因这次会晤而走入我们视野的物品

                          值得我们细细品鉴其背后深藏的寓意

                          穿越千年时光

                          越过山和大海

                          高山流水遇知音 愿中法友谊万岁!

                            来源:ToSun记者团、央视新闻、@故宫博物院、南方农村报、南方+客户端、百家古琴、广东松园宾馆

                            文案整理:何柏梅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