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三大商务指标创新高 工业产值占全国1/8

推进多领域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2022-05-13 07:58 来源:南方日报 昌道励 王彪

  “全省外贸进出口从2016年的6.3万亿元相继迈上7万亿元、8万亿元大台阶,实际利用外资从1300亿元突破到1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5万亿元跃升上4万亿元台阶。”5月12日,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通报了这些数字。

  近年来,广东通过推进制造业、贸易等多领域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取得明显成效。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介绍,2021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5万亿元,位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9.9%。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王彪

  广东自贸区吸收外资占全省近1/3

  “2021年,广东三大商务指标创下历史新高、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达8.27万亿元、一年净增1.2万亿元、增速达16.7%,实际外资1840亿元、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万亿元、增长9.9%。”张劲松说。

  其中,作为开放高地,广东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前列。2021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76亿元,税收收入104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82.41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30%。

  贸易贯通城乡、联通内外、对接产供销,在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广东推出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全面部署推进贸易强省建设,有力推动全省商务发展迈上新台阶。

  比如,为抢占发展先机,实施贸易新业态工程。近年来,广东先后获批设立21个跨境电商综试区、6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推动外贸新业态在全省全面铺开。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从2016年的228亿元跃升至2021年3310亿元,年均增长92.1%;市场采购出口从2017年的815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3159亿元,年均增长40.3%。

  实施数字贸易工程,全省累计建成数字服务出口基地7个,2021年全省数字贸易进出口812.3亿美元、增长22.7%。实施重大贸易平台工程,累计建成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47个,覆盖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纺织服装、家具灯饰等传统优势产业。

  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实施通关便利化改革工程。2021年,全省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较2017年压缩81%和94%,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100%。

  同时,内外双向发力,实施粤贸全球品牌工程。2021年举办“粤贸全球”147场、“粤贸全国”102场,分别带动广东企业参展1.5万家次和超2万家次,助力消费电子、智能家电、纺织服装、灯饰照明等广东优势产品打开国内外销路、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滑切换。

  为强化枢纽功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工程。广州成功入选国家首批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名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元。支持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建设珠海、汕头、佛山、韶关、东莞、湛江等6个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在提升产业支撑、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实施产业链招商工程。2021年签订跨国企业项目投资总额超4000亿元,全省到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65个,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标志性外资大项目开工建设。实施贸易龙头企业工程,2021年,外贸百强进出口超2.8万亿元、增长22.4%。

  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近四成

  在制造规模领先全国的同时,广东产业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也在不断提升。吴东文介绍,目前,广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约为全国工业能耗强度的一半,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前列。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G基站、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背后是成千上万家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不断成长。

  通过深入实施“立柱工程”,制造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20个集群增加值约占GDP近四成,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企业310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9家,推动超过4.6万家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

  通过实施“强链工程”,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全面提高。2017年以来累计推动超4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6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加速推进,遍布全省的高新区则是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高地。

  “我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坚持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明显。”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介绍说,目前广东共有国家高新区14家,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2021年最新排名显示有11家进入全国100强,其中深圳排名第2、广州排名第4,广东还是唯一在全国10强和30强都最多的省份。

  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40家高新区以占全省1%的土地面积,实现生产总值2.06万亿元,占全省的1/5;全省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近4万家,约占全省的2/3。

  近年来,广东不断集聚战略科技力量,构筑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产业体系。全省建成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17个、国家火炬特色基地2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个,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12个。目前广东正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软件与信息服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数字创意等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新兴产业培育能力不断增强,“一园区一特色”“一园区一集群”创新网络正加快形成。

  眼下,更多中高端产业要素正在加速向广东集聚。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留意到,同一楼层的另外一间会议室里也正在讨论——一家广州芯片企业正在这里召开扩产项目的专家论证会。该企业工作人员说,对广东中高端产业的发展很有信心。

  港澳居民持社保“一卡通”人数达21.59万

  “从2017年到2021年5年时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接近20万亿,年均增长8.8%左右,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了9.6%,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1.8%,高于投资的整体增速,说明我们的投资结构在不断地优化。”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华东说。

  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广东在省级层面专门安排了30多亿元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经费,超前主动谋划了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广东每年编制实施重大项目计划,近五年编制实施的重大项目超过5000项,完成投资超过4万亿元,谋划建设了中委广东石化、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

  交通领域的一批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如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建设项目,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经济发展的“血脉”流通更加畅顺,广东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通道更加畅顺。

  “硬”联通加速,“软”联通提效。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袁伟说,广东通过纵深推进人社领域的“就业通”“社保通”“人才通”和“治理通”等“湾区通”工程,探索出一条促进民生事业优质融合、人才要素便捷流动的创新发展之路。

  为打造宜业乐业“优质圈”,推动人力资源跨境流动便捷有序,广东推进“就业通”。全面取消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支持实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目前在粤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超过8.51万人。开展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工作,两年多来,累计超过1000人次报考。

  为打造普惠共享先行地,推动社会保障民生交流不断深化,广东推进“社保通”。如,出台完善港澳台居民养老保险措施意见,允许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深圳参保缴费并享受待遇,首创内地赴澳门务工人员可在横琴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截至去年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27.92万人次。加快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实现社保卡金融功能跨境通用,目前,港澳居民持卡人数已达21.59万人。

  广东还加快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打造湾区人才港体系,推进“人才通”。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今年3月正式开港,实现服务、交流、展示、创新四大功能“一站式”服务。广东九部门联合出台推进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实施方案,已实现8个专业领域,合计超过3000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执业。

  在打造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方面,广东还推进“治理通”。如,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在珠海(横琴)和广州(琶洲)设立速调快裁服务站,广州、深圳、珠海等地试点聘任港澳籍仲裁员30名、调解员14名,在深圳盐田开展部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立全国首家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

编辑:何敏辉   责任编辑:陈雨昀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