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者
按
“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职业技能培训、就业驿站……近年来,广东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全力做好重点就业群体帮扶,彰显就业大省的责任担当。请看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4.86万人,同比上升9.3%,广东涵养就业新生态》。


作为经济大省、就业大省,广东的就业数据格外引人关注: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4.86万人,同比上升9.3%。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经济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广东如何实现就业数据稳中有升?在数字经济崛起的浪潮中,如何涵养既具多样性、又能抵御产业转型风浪的就业新生态?近日,记者走进深圳、河源等地,探寻广东在就业岗位挖潜、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稳就业的关键。
3月16日,“百万英才汇南粤”首场大型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岳秋宇穿梭于展位间,仅用3个小时就与中山翠亨集团现场签约,不仅薪酬优渥,入职后还可申请人才房、享受博士人才生活补贴等。这场招聘会是广东重塑就业逻辑的生动缩影。

“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会现场。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有步骤地将各种招聘活动贯穿全年,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在粤到粤就业创业。
前不久,通过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水贝社区就业驿站开展的直播带岗招聘活动,求职者卓俊江顺利入职了壹品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任数字化项目经理一职。“相比线下面试省了不少环节,高效又方便!”他说。

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水贝社区就业驿站,珠宝设计师王秋媛利用AI设计珠宝。
听说水贝社区就业驿站开展的“AI夜校”培训新颖、实用,从事珠宝设计行业的王乙朱、孟雨辰夫妇连续报名参加了“AI+珠宝设计”“AI+短视频剪辑”等多期课程,“利用AI技术,可以通过优化指令不断完善设计图样,比以前手绘的效率高不少,还能通过AI获取更多设计灵感。”孟雨辰说。
截至2025年2月底,水贝社区就业驿站共开设了24个AI技能应用课程,累计开展“AI夜校”培训126期,培训3156人次。
在广东,像这样的就业驿站共有1080个,正将就业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向群众“家门口”延伸,更涌现出广州市荔湾区“绿马甲”、“佛山职有你”、东莞“莞指导”等一批“小而美”的公共就业服务品牌,让就业创业有支撑、技能提升有平台、权益保障有温度。
产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近年来,广东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了华为、腾讯、比亚迪、希音等一批制造业当家企业成为链主企业,为产业链建立起招生、培训、评价与就业一体的技能人才供应链。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之一,比亚迪近三年吸纳应届毕业生5万余名,其中,硕博士占比约70%,研发岗位占比约80%。“刀片电池、超级混动等关键技术都是由博士后担纲攻关课题,博士后入站课题完全基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比亚迪人力资源处薪酬管理部总监余昌祎表示,这种课题来源于产业、成果应用于产业的培养模式,确保了人才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截至目前,比亚迪已培养博士后近1800人,出站留存率达100%。
“笑容要多一点,嘴巴要甜一点。”今年46岁的“阿嫂”叶丽蓉分享了自己从事母婴护理工作2年来的心得体会。
叶丽蓉曾在家全职带娃16年,“没什么专长,只会带娃,想找工作也不知从哪里开始。”2023年,朋友推荐她到河源市鲲鹏职业培训学校学习新生儿日常护理技能。如今,好学肯干的叶丽蓉不仅考取了“母婴生活照护”专项证书,还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人社部门举办的“南粤家政”技能大赛,获得了优胜奖。

河源市鲲鹏职业培训学校实训现场。
“没想到带娃这项技能学好了,也能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现在我的‘家庭地位’都提高了不少!”叶丽蓉告诉记者,她在培训学校孵化的鲲鹏家政平台上接单,月均收入万元以上。
“近两年学校培训总人数4000余人,就业率在80%以上,尤其为大龄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千余人。” 河源市鲲鹏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龙介绍。
“在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糖巢创客社区,创业是一件很酷的事!”返乡创业青年李渊是首批注册并落户糖巢创客社区的商家之一。

返乡青年李渊正在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
去年,李渊抱着增加曝光量、宣传自家小吃的想法报名参加了首届“梦启糖巢”乡村创客创业大赛。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带来的“客+李记传统食品”创业项目获得了大赛一等奖。“拿到了3万元奖金,还能享受糖巢创客社区的入驻优惠政策。”他说。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创客选择扎根糖巢,社区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李渊的生意也更加红火。今年,他打算扩大生产销售规模,“我们预备与投资方老板合作办厂,将带动增加就业岗位50个。”
从新兴产业集聚人才,到基层就业驿站精准服务;从产教融合培育技能人才,到城乡联动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广东正以系统思维涵养就业新生态。让岗位供给与人才成长相互成就,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同向而行,南粤大地的就业实践,为破解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时代课题提供了先行示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