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2010年摄)。资料图片
从1993年首倡丹霞申遗,到2004年推动丹霞山成功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再到2010年丹霞申遗成功……提到彭华,总是绕不开“丹霞”二字。
彭华生前是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是中国丹霞地貌科学研究学科带头人、中国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领域重要开拓者。2018年1月8日,彭华因心脏病在广州去世,享年62岁。近日,他获得了省委宣传部授予的南粤楷模荣誉称号。
彭华的妻子丰秀荣说:“彭华不仅是我的爱人,还是我的榜样。我和他的故事很长,在他62年的人生中,我们有50多年在一起。他不仅把事业做好,也给我和女儿一个温馨的家。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推动中国丹霞入选世界遗产
“第一次见到它,就被它震慑了。”1987年,赴丹霞山调研的彭华对丹霞山“一见钟情”,丹霞初心自此萌发。没想到,这一做就是一辈子。
丹霞是在中国起步、发展,由中国专家自主研究、命名的地貌,被称为“中国地貌学国粹”。1992年9月,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独特地貌,彭华舍弃城市舒适生活,举家迁往丹霞山旁的仁化小城。从此,他一边搞丹霞山的保护利用和规划建设,一边潜心丹霞地貌的研究。
1995年,因丹霞研究上的成就,彭华被调入中山大学地理系,后来成为丹霞地貌研究的第四代领军人,他要完成看起来颇为艰巨同时也是几代丹霞前辈夙愿的任务——推动“中国丹霞”成为“世界丹霞”。
2006年,在国家相关部门推动下,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等六地正式确定联合“申遗”,彭华任六省“中国丹霞”联合申遗项目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
在2006年到2010年5年间,彭华为丹霞申遗进行了无比繁重而艰辛的工作,申遗前夕连续7天7夜都在工作,实在熬不住才去睡一个小时!
最终,在彭华等人的努力下,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最终得到20个成员国中16个国家的认可,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这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地貌学国粹真正实现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助近3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彭华不只是一个醉心学术的学者,他还牵头开发建设了翔龙湖景区、阳元山景区,使丹霞山从一座山头扩展为三个园区;他培训建立了丹霞山第一代规划建设和科普讲解队伍,手绘丹霞全景素描图,主持制定丹霞山地质地貌总体规划编制……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丹霞山先后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最终申遗成功。他曾表示“我希望我主持开发丹霞山能够实现政府、景区和当地农民的‘三重效益’”。
他还经常深入到农村,面对面跟村民开会座谈,培养村民保护丹霞山、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仁化当地老百姓都把彭华当作亲人、“村里人”。
彭华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彭老师不怕艰险、不怕吃苦、执着追求的精神感染了我。他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百姓谋福利,体现了心系百姓的科学家情怀。”
三十多年来,他以艰辛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推动丹霞山成为中国名山、世界名山,也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带旺了景区周边瑶塘村、断石村、夏富古村、牛鼻村等农村经济发展,助推近3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南方日报记者 汪棹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