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新在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从基层测量员到“中国楼王”、将中国钢结构建筑从100米级推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1万多个日夜里投身44项工程建设、参与完成的国家专利达400余项……回顾37载奋斗历程,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建钢构华南区总工程师陆建新,喜欢将自己定位为“城市地标建筑的建造者”。
日前,陆建新获得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的“南粤楷模”荣誉称号。颁奖现场,他带来了一个“广州西塔”模型,这栋高楼对他而言具有着里程碑意义——根据当时的建筑规划与实际情况,陆建新发明了适用于西塔施工的斜钢柱无缆风绳临时固定技术,带领团队创造了“2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
亲历中国建筑攀升“世界高度”历程
“建完西塔时,有企业开出百万年薪让我跳槽,但是我选择继续留在中建钢构,想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陆建新说,是不忘初心,更是家国情怀。
今年55岁的陆建新,见证了中国的高楼从无到有、再到施工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也见证了中国城市面貌发生巨变的全过程。他使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从落后西方半个世纪跃升为世界领先水平,他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上世纪8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那年建深圳国贸大厦,因为施工技术太传统,建一层楼要7—10天。”陆建新回忆道,为了让建楼速度符合“特区发展”,他尝试采取新技术,失败3次后仍不愿放弃,终于在保证楼宇安全的前提下,创造了“3天建好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在参与深圳地王大厦建造时,陆建新及其团队更是推陈出新,花费2天半的时间就建好一层楼,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
到了2007年,广州西塔的施工拉开序幕,陆建新及其团队一个月就建了15层楼,再次刷新了世界速度。
不断创新的背后与陆建新善于积累、勤奋钻研的工作习惯分不开。“我特别重视总结和创新。项目过程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把碰到的困难、采取的措施形成技术总结,然后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鉴定。”陆建新告诉记者。
目前,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陆建新主持承建了其中4座。高达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达600米的平安金融中心……因参建的工程总高度有3600余米,陆建新被誉为“中国楼王”。
破解成百上千技术难题
1982年的那一天,陆建新站在中国第一幢超高层建筑、高达160米的深圳国贸大厦的选址上,进行施工测量工作。日夜奋战,最终他成功将大楼整体垂直度偏差控制在25毫米内。
2012年,在参与建造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时,陆建新突破传统施工方法,使用4台大型动臂式塔吊,附着在井筒外壁后,逐步爬升到600米高空——这一做法当时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伴随着施工时“咔嚓咔嚓”的响声,陆建新预感到情况不对,机器可能会脱落。
之后,他花了3个月时间去反复研究设计图纸,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经过不懈努力,这项技术终于得以圆满实施,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近两年,他刚完成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还有5年就要退休的他依旧热情不减,每天充满干劲地奔走一线,管理现场,指导施工,一刻也不想“闲下来”。
如今,早已成为我国钢结构建筑施工顶级专家的陆建新,依然奔波在施工一线。“每天提前半小时到项目现场”,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专注做一事,把工作当修行”是陆建新的座右铭。37年来,他破解过成百上千个技术难题,由他主持完成的11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1项成果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中国好人”“央企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南方日报记者 陈伊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