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当“今天你健身了吗”成为主打问候语,当“请客吃饭不如请客流汗”成为新的时尚,当健身房日渐走俏并早已进入“按分钟计费”,太多的情景场景印证着,人们旺盛的健身需求。
旺盛需求需要充足的建设设施供给来对应,供给一旦跟不上,自然就会出现无处健身的难题。当前,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公共体育场或全民健身中心尚未实现全国县(区)全覆盖,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更加多元和个性化,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已摆在各级政府的面前,必须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解决这一难题。
任何难题的解决,关键取决于思想上的重视。实践证明,只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把解决难题真正当回事,难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群众利益无小事,更何况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是攸关群众健康水平的大事。从更高意义上来看,加强健身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履行的重要公共服务职能,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站在“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的高度,来重视“健身去哪儿”难题的解决。
有了新的政策举措,关键要抓好贯彻落实。再好的政策举措,得不到有力贯彻落实,也难以凸显应有的效应,唯有落实再落实,方能将各项政策举措从纸上落到地上,照进现实。《意见》提出了加强健身设施建设和发展群众体育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对地方各级政府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不难看出,《意见》对于加快群众体育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意义重大,关键要抓好贯彻落实,要在有力的贯彻落实中确保《意见》提出的每一项政策举措有人做、能落实、见实效,实现各项政策举措的效应最大化。
找到了治本之策,关键要形成合力。土地使用问题是以往在体育场馆建设中一个老大难问题,包括土地到底怎么用,怎么管,没有一个文件提供支撑。《意见》从城市空闲土地、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租赁方式供地、复合用地模式这四种不同性质的土地,给出了不同的指导意见,这为涉及的相关土地使用奠定了一个基础。在不少专家,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已经形成十分可行的应对之策,有的政策举措更是治本之策,但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实涉及方方面面,比如体育场馆建设,涉及征地,涉及很多利益方,这就需要各个方面通力配合和积极推进,用合力保证政策效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民健身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在继续解决“有没有”问题的同时,更多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坚持双管齐下,把各项政策举措抓落实,群众健身难题就一定能得到有效解决。(南方网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