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五一假期的广州,暴雨过后气温下降,位于环市路一处动物救护机构,喜暖的“嗜睡”一改穿山甲夜行习惯,中午便在铺满木屑的保温屋里溜达,“昨夜”和“没动”则仍在睡眠中,它们的名字是救护人员根据各自特征而取。三只穿山甲已在此居住一个多月,生存状态日趋良好。
它们的另外18只同伴则没那么幸运,已相继离世。3月25日,广东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接收了海关缴获的21只走私马来穿山甲。救护中心工作人员侯方晖回忆,这批穿山甲刚被送来时,大多数状态差到了极点——严重脱水、肺炎感染、蜱虫叮咬⋯⋯走私过程中,恶劣的运输环境和走私分子为牟取暴利的残忍手段,致使穿山甲的健康严重受损。
目前国内关于穿山甲救护的研究仍在摸索阶段,而这批马来穿山甲又是外来物种。穿山甲生性胆小,应激性强,食物单一,患病后治疗过程困难,因此给救护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一场穿山甲救护战紧急展开。林业部门迅速组织动物专家进行研讨,省动物救护部门专人跟进救治全过程,民间公益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来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的苏菲从北京赶到广州,加入到每天的救护中。为了让穿山甲获得它们喜爱的天然食物,她甚至去到野外挖蚂蚁窝,手臂被咬出一个个红包。每天她都会在微博上更新穿山甲的情况,让关心的人们知晓它们的最新动态。
“没动”因长时间不吃不动而得名,曾是状况最差的穿山甲之一。它被送往立德动物医院进行免费治疗,做了CT、X光等全面检查。主治医生吴子峻坦言,从未治疗过穿山甲活体,在第一次血液检测中发现“没动”的白细胞偏低,X光片发现胃里有大量的泥沙。为了有更好的比对,医院连线曾成功救治中华穿山甲的台北动物园,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救护经验。经过两天的救治,“没动”开始自主进食,成为幸存的三只穿山甲之一。
在“吃啥补啥”陋习的影响下,穿山甲因其名带有“穿山”,而被一些人认为皮肉具有“打通”的功效。它的鳞片只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和毛发、指甲的成分没有本质区别。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已作为极度濒危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目录中。近年来,我国境内已经很难见到中华穿山甲。
“包括穿山甲在内,所有的野生动物保护,源头治理至关重要。”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副调研员梁晓东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相较于后期的救护,更为严重的是,全球的穿山甲买卖链条没有斩断,穿山甲的栖息环境遭到人类严重破坏。
傍晚,在食盘里短暂觅食之后,三只穿山甲又进入睡眠状态。年纪最小的“没动”又继续抱着“嗜睡”,似乎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妈妈,隔壁屋的“昨夜”则因蜱虫叮咬而不时扭动。它们的未来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也将唤起更多人参与到穿山甲保护中来。
【出品】南方名记者张由琼工作室
【主创】张由琼 黄进 石磊 实习生 徐杰
【海报设计】谭唯
【作者】 张由琼;黄进;石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