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获悉,近一年来,潮安区文祠镇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进程中,以建立“1+6+N”工作体系为抓手,与文祠法庭携手探索创新治理方式,不断“上新”基层治理手段,实现司法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例如由各村网格员担任“司法快递员”,打造“法官+网格员”协同新模式,使司法文书送达难题迎刃而解,并协助开展诉前调解,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网格员与法官一起送达司法文书。
村民胡某10年前向潮州某银行借款13.4万元用于农业投资,后还款期限届满,胡某迟迟未依约归还,银行遂向文祠法庭起诉。文祠法庭受理案件后,通过电话联系、运营商协查、邮寄、到户籍住址寻找等方式,均无法联系上胡某,犹如“人间蒸发”。
对此,法庭干警立即联系胡某所在村的网格员曾锐彬,说明案件情况,希望能帮忙完成送达工作。
“他爸在山边种李子、养猪,就地搭了个木屋住在那里。”对于当事人的情况,曾锐彬毫不费劲地介绍起来。随即,曾锐彬带上案件文书材料,开着摩托车,驶向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
“圆满完成送达任务!”30分钟后,曾锐彬开着沾满泥土的摩托车回来,据他介绍,胡某见到他时非常震惊,以为在深山里没人找得到他,10年前的债务也能一笔勾销,没想到还是躲不开。在网格员的帮助下,一宗当事人“下落不明”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文书顺利完成送达工作。后在文祠法庭法官的大力调解和网格员的积极协助下,胡某最终履行了还款义务。
据介绍,文祠镇发挥各村网格员熟悉当地基层情况和人脉的优势,不仅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负责收集和反馈基层社会治理各种信息,还赋予他们积极参与司法送达的工作义务。网格员们利用自身对本地环境的熟悉程度,快速准确地找到司法文书收件人,大大提高送达工作效率。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教学、实践交流等形式,文祠镇综治中心和文祠法庭还让区域内的网格员们掌握更多调解技巧和法律知识。网格员们不仅能够在矛盾纠纷初起时及时介入,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还能够在法庭指导下,协助开展诉前调解,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网格员与法官一起开展诉前调解。
“不是我不还钱,是最近两年生意太难做了,资金实在周转不开,没办法按时还款……”被诉人李某向工作人员诉苦。
近日,文祠法庭委托网格员廖小楷与法官许斌送达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文书,并开展调解工作时,便遇到了上述的场景。
“原告纸箱厂在你困难的时候主动借款给你,并且放宽了还款期限,于法于情你都得积极履行还款义务。目前案件处于诉前阶段,希望你能主动还款,及时解决掉双方的矛盾纠纷。”法官耐心地释法析理。
廖小楷利用熟悉当事人家庭情况的优势,为当事人提出积极和善意的建议。经过法官和网格员不厌其烦的劝解,李某改变了“逃避式”态度,表示要积极筹借资金,及时把欠款还清。
第二天,原告某纸箱厂负责人打电话给文祠法庭表示被告人的欠款已经结清。
这种“法官+网格员”协同治理的新模式,不仅密切法官与基层群众的联系,也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法官通过网格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层社会的实际情况,更准确地把握群众的需求和关切;网格员则在法官的指导下,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治理能力,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此外,该模式还促进了司法资源合理配置。通过网格员的协助,法庭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位到需要司法服务的对象,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同时,网格员在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中的积极参与,也减轻了法庭的工作压力,使法庭可以更加专注处理复杂案件和重大案件。
记者了解到,通过打造高效的“法官+网格员”新模式,自2023年初以来,文祠镇综治网格员共协助完成送达、调查等司法事项75次,成功送达率80%;诉前调解案件23件,调解成功率达65%。该模式的成功打造,让文祠综治中心与文祠法庭实现了司法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司法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
来源:广东政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