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基本成形。图为小游客在四会沙糖桔现代产业园体验采摘乐趣。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董天健 摄
又是一年丰收时,走进肇庆四会市沙糖桔现代产业园,一串串金黄的四会沙糖桔挂满枝头,满园果树成了乡亲们的“摇钱树”。在这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工厂建在水果原产地,集生产、加工、流通等功能于一体,全产业链发展为四会沙糖桔带来新机遇。
如今,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园区创建前增长30%以上。这是广东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缩影,其中也凝聚了省政协民主监督的力量。5年来,近600人次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分赴近700个乡镇农村,聚焦乡村振兴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并围绕富民兴村产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层层推进,为广东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省政协调研组撰写的《关于开展乡村振兴“五年见到显著成效”民主监督工作的情况报告》(下称《民主监督报告》)显示,5年来,广东省农业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基本成形,富民兴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专题协商为县域经济“把脉”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薄弱一直困扰着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2022年初,省政协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列入专题协商计划,派出多个调研组,深入肇庆四会市和广宁县、惠州博罗县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结合书面调研、专题分析情况,形成《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的专题调研报告》(下称《专题调研报告》),并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
通过走访调研,省政协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县域经济规模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有效进展,城乡融合度不断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组发现,当前广东县域经济存在增长缓慢、总量少、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制约着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破题?《专题调研报告》提出完善对口帮扶制度,建立健全产业共建新机制,加大力度推动产业强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要素组合上全面支持“强县富民工程”等8条具体建议。
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就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热烈讨论。“把农业产业发展好,县域经济就会获得有力支撑。”十二届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研究员王希龙认为,要着眼于现有农业优势产业,建立广东省农业名特优产品产业化长期规划,同时针对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并提供资源和资金支持,以产业园区建设为纽带,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县域位于城乡两头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辐射带动作用,撬动城乡齐头并进应立足县域这一“支点”。
日前,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要突出县域振兴,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省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陈祖煌介绍,县域经济专题协商产生的意见建议大多已被吸纳到《决定》中,这是省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增强履职实效的重要体现。
多年调研找准县域经济发展“痛点”
把“县域经济”作为关键词写进协商议题发生在2022年,但省政协对县域经济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18年,省政协首次开展乡村振兴民主监督时,专题调研组就在调研报告中提出,广东省县域规划和村庄设计还需下大功夫,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办法不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缺乏长远制度安排等问题。由此,原本并未列入当年民主监督范畴的产业振兴议题进入了省政协委员和专家们的视线。
2019年,省政协围绕“加快推进我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专题议政。在走访珠海等11个市的21个县(市、区)和86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地市政协同步调研、统计数据和第三方机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省政协专题调研组发现,县域经济尤其是城乡经济整体实力不强,是制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远因素。
此后,在每年的乡村振兴民主监督中,产业振兴都成为省政协的关注点之一:2019年聚焦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大领域;2020年聚焦脱贫攻坚产业化长效机制和富民兴村产业发展;2022年聚焦乡村振兴“5年见到显著成效”。
“对县域经济的了解有一个深化的过程。前几年的乡村振兴民主监督都有涉及县域经济的话题,我们不断酝酿、思考,从哪些角度去突破。直到去年,我们明确提出要关注县域经济,并通过专题协商的形式全面深入剖析县域经济对广东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陈祖煌说。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所长周灿芳长期从事“三农”研究,是县域经济领域的专家。她认为,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基于农业农村在我国县域经济社会结构中占了较大比重的现状,县域经济发展对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从长远来看,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市)的造血能力和财力,是乡村持续振兴的关键”。
建言扭住县域经济“牛鼻子”
5年来,通过走访调研,委员们见证了乡村发展的巨变。农村人居环境“靓”起来了,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乡村振兴获得显著成效。一个更为清晰的共识也逐渐在政协委员中形成: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还是要扭住县域经济这个“牛鼻子”。
“‘乡村振兴’说到底离不开‘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核心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二届省政协委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曾峥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财税政策、项目投资、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和人才智力等领域推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周灿芳表示,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关键。“要吸引人才流入和留在县域,必须要有产业可以解决人的就业。其次通过较好的基本公共服务留住人才,并以人的聚集带动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周灿芳建议,在当前县域经济整体薄弱的情况下,首要应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尤其是交通和教育,“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好了,才能与发达地区进行链接,产业才能进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着重布局好我省各地市职业教育资源,为本地县域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富民兴村,产业先行。省政协调研组在《民主监督报告》建议,实施“产业强县”工程,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农业标准化、全链条发展,着力培育三产融合特色产业体系。
如今,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广东县域振兴发展,已成为省政协履职的一个重要方向。陈祖煌表示,2023年,该委将以县域产业振兴为切入口,结合《专题调研报告》提出的产业强县各项具体建议,跟踪广东省县域振兴政策的落实情况。同时,进一步把县域产业如何做大做强作为调研重点,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更多务实管用的建议。
南方日报记者 马瑞婕 余嘉敏
通讯员 郑茵茵 吴继勋 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