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关系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当前,深圳正加快推进高质量文化建设,以越来越多的文艺精品、愈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为贴心的文化惠民举措润泽人心,这座城市的文明水平和文化气质,正汇聚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动能。
精品创作不断“攀峰”,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最能触发直抵人心的思想共鸣。深圳从来就是一座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城市,在创造了无数经济奇迹的同时,于文化发展上同样有着高贵的追求。
今年以来,“深圳造艺”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舞剧《咏春》《深AI你》,以及电视剧《青春之城》在全国范围内巡演、上映,得到了业界人士、专家学者以及观众广泛好评,成为新时代的现象级作品。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上,舞剧《咏春》表演团队惊艳亮相,用5分钟的华彩片段展现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圳出品”两部电影《邓小平小道》《奇迹·笨小孩》更是双双获得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时代佳作的不断涌现,不仅向全国人民展现了深圳文艺队伍的实力与风采,呼应了人民对文化艺术的新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充分彰显了深圳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奋进精神与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纵观“深圳造艺”的成功,展现出的正是深圳文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当代中国,山河壮丽,群情豪迈,前程远大。新时代新征程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而深圳勇立潮头的火热实践,也为生活工作于此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海量而鲜活的时代选题。不可否认,精品的诞生是一个不断精进打磨的过程。为此,深圳每年都要举办全市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部署文艺精品创作工作,加强对全市重点文艺创作及活动的统筹和指导,抓创意源头,细化选题立项,为建立和完善促进文艺精品生产的全链条机制提供支持。
有此坚实基础,身处时代聚光灯下的深圳涵养出生机勃勃的“文化绿洲”,多部文艺精品获国际国内大奖。如电视剧《从这里开始》被中宣部列入“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优秀电视剧展播活动,舞蹈《肖像》《等》《烈火中永生》获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魔术《秘境》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短篇小说《月光下》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此外,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英雄颂》,原创现当代舞剧《追梦人》,原创歌剧《先行者》等,也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分别有24部、73部作品获中宣部、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一大批艺术名家落户深圳,构筑了文艺人才的“新磁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热土深圳,谱写出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华彩篇章。
烹大鲜飨小宴,多元文化设施构造“十分钟文化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城市既是优质资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当前,深圳正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更高品质的城市文化空间,更加亮眼的“城市文化菜单”,更为多元的公共文化供给,为市民带来沉甸甸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在蛇口半岛南端,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让·努维尔团队设计的深圳歌剧院方案“海之光”正在由图纸化为现实。包括深圳歌剧院在内,深圳创意设计馆、深圳科技馆(新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正以“深圳速度”高质量、高水准建设着,一批批世界级公共文化地标即将呈现于世人面前。
当然,多元的深圳文化设施既不乏高端大气的代表作,也充满接地气的人间烟火。2021年,深圳首批“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揭开神秘面纱,大鹏所城、南头古城、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等文化特色街区升级改造、精致布局,留住了鹏城人的“乡愁”,也绘就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群落。
此外,新型特色文化空间在深圳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悠·图书馆”“智慧书房”“南山书房”“城市书房”“书香民宿”等集高品质服务、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文化社交中心,深受市民青睐;“灯塔图书馆”“听海图书馆”融山观海,凭借高颜值、优质服务频频“出圈”。让市民喜闻乐见的还有全市大大小小的各类场馆。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拥有各类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1800家,每年举办文艺演出超2000场、美术展览超200个,各类体育设施30411个。躬耕数载,深圳已基本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十分钟文化圈”初具规模。
文化惠民,以“温度”回应市民文化生活新期待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产生了新的期盼,人民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追求。为此,深圳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市民文化需求为导向,文化惠民传递“深圳温度”,不仅为市民搭建成长进步的阶梯,也塑造起与深圳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形象。
借助于星罗棋布的文化设施,深圳常年开展文化艺术下基层、进校园、进厂区活动和艺术关爱活动,全市每年举办公益文化艺术活动上万场次,受惠市民超过千万人次,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各大书店,深圳市民可免费领取到《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引2023》,其中收录了深圳各类文化设施及2023年各类文化活动的详细资讯,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指南。
此外,深圳还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例如,推出了“图书馆之城”读者个人信用分和阅读积分抵销滞纳金制度,各级文化场馆实现了无人值守、线上预约、活动直播、图书推荐等服务场景,“数字文化馆”“图书馆之城”“圳精彩”、各区“文体通”等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着文化便利。
2022年6月18日,“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打通了全市主要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场馆资源,市民可随时随地“一站式”挑选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和场馆,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深圳还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了国有文艺院团公益演出惠民力度,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新项目。深圳交响乐团、深圳歌剧舞剧院等专业院团得以定期、长期走进基层,让广大市民群体共享高雅艺术之美。
文以载道,文以兴城。城市文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滋养和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作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从建设有形的文化设施,到打造无形的“人心工程”,深圳正在将一幅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有温度、更有厚度的“人文之城”画卷徐徐展开。
原标题: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深圳:以文聚力,谱写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