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到广东民营经济局成立,广东民营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抢抓机遇,助力高质量发展?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南方网、粤学习推出《民企向新力》系列报道,围绕人工智能、民营经济等话题,采访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传递企业声音、提振发展信心。今天(3月9日)推出第五期《全国人大代表黎广贞:搭建高新技术转化平台,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民营企业,探索产业科技转化新路径。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民营经济相关话题的热度持续攀升。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的最新进展。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到,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给民营企业一个法治的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众和化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黎广贞建议尽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律上保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同时搭建技术转化平台,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我们民营企业感受最深、受益最大。”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在首都宾馆举行开放团组会议。黎广贞在发言中分享了企业关于科技创新的真实故事。2002年之前,面对我国K树脂市场全部被进口材料占领、国内没有成熟技术的情况,企业试图与国外公司合作,但遭到技术封锁。“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而且还要做得更好。”黎广贞表示,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企业苦干一年多,自主研发出优质的众和树脂,不仅结束了进口产品垄断我国市场的历史,还以成本、技术优势,将国外同类产品赶出国门,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谈及近期爆火的人工智能产业,黎广贞表示,DeepSeek大模型融入企业管理,将更直接、更有效、更简化。此外,人工智能还要落在生产上,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节省人力成本。
“作为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传统产业,我们在产品质量、产品升级、安全环保管理方面要加大AI的投入,赶上时代的步伐。”黎广贞说。
针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黎广贞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目前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校都投入不少资金进行高新技术项目研发,但项目转化为产业的空间还很大。而大部分民营企业欠缺的正是高新技术项目。为此,黎广贞建议国家构建高新技术项目转化平台,让民营企业直接参与,双向结对,开花结果。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李润芳
摄制 张海洪 张瑞霖
设计 武君丽